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表是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的三种方案。当地政府选中C方案,认为最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据表回答题。

小题1: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浙闽丘陵B.陕北高原C.四川盆地东部低山丘陵D.河西走廓
小题2:对三个方案的评价合理的是
A.A方案环境效益最好B.B方案3—8年内的收入最高
C.C方案经济效益年年最佳D.C方案有利于当地农业的持续发展

小题1:B
小题2:D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该地区可发展苹果园,可判断该地区应位于我国温带地区,且耕地比重大时,径流量大,侵蚀量加大,可知该地最有可能位于生态环境较差、水土流失严重,故判断应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故B项符合。
小题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A方案侵蚀量大,环境效益差,A方案3-8年内的收入最高,C方案3-8年内的收入最低,但从长远看效益会变好,所以C方案更有利于当地农业的持续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抓住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根据主要的农作物类型和该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区域定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14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 下图为7月份美国本土 24 ℃等温线分布图。

材料二: 加利福尼亚州年降水量北部约 1 250 mm,南部不足 200 mm。1973 年,加州北水南调主体工程完工,1990 年达到设计输水能力。后来,加州又继续兴建大大小小的调水工程。得益于这些长距离调水工程,加州的干旱河谷地区出现了灌溉面积 2 000 多万亩的良田。
(1)描述图中 24 ℃等温线的走向,并简述西部沿海地区等温线走向的原因。(6分)
(2)加利福尼亚州的干旱河谷变成良田,其农业区位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3)分析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判断题

持续性原则与公平性原则的“代际公平”是一回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人类、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并得到世界公认的年代是:
A.古代,源远流长工B.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
C.20世纪80年代D.19世纪90年代开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某区域图(下图),回答题。

小题1:楼兰古城在两千年多年前曾是塞外水乡、林草茂密的绿色王国和丝路重镇, 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主要是(    )
A.位于丝绸之路,战争频繁B.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
C.过度樵采和灌溉用水增多,土地荒漠化D.风力侵蚀作用强
小题2:N为塔里木盆地的内陆湖,M为湖边的小绿洲,N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与M绿洲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是(    )
A.地下水夏季B.冰雪融水春季
C.冰雪融水夏季D.地下水秋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题。
小题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
小题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
小题3: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彻底退耕还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我国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267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占草地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据此回答题。
小题1: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温带地区气温升高,蒸发旺盛
B.人们的过量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C.冬季风影响的势力增强,影响的范围扩大
D.扬尘和沙尘暴天气的频繁多发
小题2:防治荒漠化土地的措施主要有
①大量的人口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②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解决农村用能问题
④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与封育固沙
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
⑥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10 分)

小题1:图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的时段是             
A 一 B 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                                      
B 一 C 阶段二者的关系是                      。经济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理想年代,应是图中所示的              阶段。 (4分)
小题2:人类社会处在 A— B 阶段时,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和           两种类型。(2分)
小题3: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于 B 点以后发生转变其原因是(      ) (2分)
① 增加环保投人 ② 科学技术进步 ③ 产业结构调整 ④ 工业发展迅速减慢
⑤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A.①②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⑤
小题4:在工业发展中,我国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应注意的(   )(2分)
A.要减慢工业发展步伐,降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B.先大力发展经济,有一定资金积累后,再加大环保投人,治理污染
C.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减小环境污染程度
D.我国目前环境质量较好,无须采取治理环境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表一 某县土地利用构成
 
耕地
林地
草山草坡
湖泊
其他
1978年
45.2%
4%
8%
2%
40.8%
2008年
30.8%
14%
20.3%
10.8%
24.1%
表二 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
 
秸秆
薪柴
煤炭
沼气
小水电
其他
1978年
50.3%
32.4%
10.3%
0.5%
0.8%
5.7%
2008年
20.5%
10.8%
15.4%
35.3%
15.2%
2.8%
小题1:该县2008年与1978年相比,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的变化特点有
①植树造林、种草 ②退耕还湖 ③土地利用以种植业为主  ④土地利用以林果业为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小题2:该地生态建设任务繁重,封山育林是有效措施,但为此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是
A.禁止乱砍滥伐问题B.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
C.农民温饱问题D.水土流失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