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时间2005年7月3日22时52分(北京时间2005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NASA)重达372公斤的铜质撞击器,在距地球约1.3亿公里处与坦普尔1号彗星成功相撞,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彗星由彗核和彗尾两部分组成,彗尾是冰物质升华而成,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彗尾最长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探测器成功撞击彗星时,全球与北京同处于一个日期的范围
A.约占全球的1/2 B.约占全球的1/2以上
C.约占全球的3/4 D.约占全球的3/4以上
1.C
2.C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彗尾的长短与彗星距太阳远近有关,彗星距太阳越近,彗尾越长;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最靠近太阳的是丙点,所以丙点彗尾最长,C正确。
2.该题所考查的是日期分界线,根据日期分界线有两条:0时经线和180°经线。0时经线往东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其余为旧的一天;所以只要算出0时经线所在的经度,就可分析;根据题意当探测器成功撞击彗星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即中央经线120°E地方时)是2005年7月4日13时52分,根据已知地方时求经度计算公式:所求经度=已知经度±经度差(经度差=地方时时差×15°/小时),东加西减;可求出0时经线的经度为88°W,即全球与北京同处于一个日期的经度范围是从88°W向东到180°,跨越266°,约占全球3/4,所以C项正确。
考点: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高中课程新学案 高三年级 地理 题型:0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太平洋时间2005年7月3日22时52分(北京时间2005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NASA)重达372公斤的铜质撞击器,在距地球约1.3亿公里处与坦普尔1号彗星成功相撞,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读图回答
彗星由彗核、彗发和彗尾三部分组成,彗星是冰物质升华而成,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彗尾最长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太平洋时间2005年7月3日22时52分(北京时间2005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NASA)重在372公斤的铜质撞击器,在距地球约1.3亿公里处与坦普尔1号彗星成功相撞,完成壮烈的“自杀式”旅行。读“深度撞击探测器飞行路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中反映的天体系统是 (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地月系 D.总星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太平洋时间2005年7月3日22时52分(北京时间2005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NASA)重达372公斤的铜质撞击器,在距地球约1.3亿公里处与坦普尔1号彗星成功相撞,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读图回答20~22题。
20、图中反映的天体系统是(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地月系 D、总星系
21、下列关于天体与天体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吴刚折桂”的传说反映的最小一级天体系统是地月系
B、“牛郎织女”的传说反映牛郎星与织女星在同一天体系统中
C、人们所能观测到的恒星都属于银河系
D、图中所示彗星是太阳系中的一种天体
22、探测器成功撞击彗星时,全球与北京同处于一个日期的范围( )
A.约占全球的1/2 B.约占全球的1/3
C.约占全球的3/4 D.约占全球的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