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青海省德令哈地区,有两个紧紧相邻的湖泊--可鲁克湖和托素湖(左图),这两个湖一大一小,相距很近,通过一条小河M相连,又有着相似的生态环境和变迁历史(右图)。
材料二: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神奇”在于:它们虽然相距很近,但它们的姿态、风貌和性格却迥然不同,托素湖周围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2019年暑期,某中学研学旅行团队来到青海的“情人湖”研学旅行,测得可鲁克湖A处含盐量为0.1 g/L,在托素湖测得B、C两地含盐量分别为3.1 g/L和23.3 g/L。
(1)该区流域类型是 (内流区或外流区),描述莲湖演变为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过程。
(2)托素湖周边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分析湖中生物种类较少的原因?图中小河M的流向是向 (南或北)流。
(3)研学团队访谈景区负责人时得到这样一个论断,“可鲁克湖盐度在逐步提升,将来还可能演化成咸水湖”,试说出该论断的依据。
【答案】(1)内流区;莲湖中部岩浆侵入;侵入规模加大乃至喷出;湖床抬升。
(2)风力;托素湖为内流湖;湖水蒸发,盐分积累;向南流
(3)全球变暖,入湖水量减少,蒸发加剧;河流M处地壳抬升,湖水无法向外排泄;流域内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写出其中2点即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湖泊的演变过程和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
(1)读图可知,该区河流最终流入湖泊,没有流入海洋,所以,该区流域类型是内流区。根据图文信息可以判断:可鲁克湖和托素湖原来是一个湖泊-莲湖,后来莲湖中部发生岩浆侵入;随着岩浆侵入规模的不断加大直至喷出;湖床抬升,将莲湖一分为二,形成可鲁克湖和托素湖。
(2)由材料可知,托素湖周围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作用;托素湖为内流湖;湖水蒸发,盐分积累,导致盐度较高,因此,生物种类较少。结合等高线判断图中小河M的流向是向向南流。
(3)“可鲁克湖盐度在逐步提升,将来还可能演化成咸水湖” 其论断的依据可以从自然原因和认为原因等方面分析。自然原因:全球变暖,入湖水量减少,蒸发加剧;河流M处的地壳继续抬升,导致湖水无法向外排泄,导致盐分积聚,盐度升高。人为原因:人口增多,流域内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导致入湖水量减少,盐度进一步升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土壤容重(ρb)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其中M表示物质质量,V表示物质体积。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下图为土壤三相物质比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土壤容重越大
A. 有机质含量越低 B. 土壤孔隙度越高
C. 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 D. 越利于作物生长
【2】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
A. 东南丘陵的红壤 B. 松嫩平原的黑土
C. 三江平原的沼泽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
【3】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
A. 引水灌溉 B. 秸秆还田 C. 深耕土地 D. 红壤掺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可为常绿乔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0°之间的地区,对生长条件要求严格,干季、湿季过长均不利于其生长。可可幼苗生长时需要荫蔽条件,收获时需要迅速采摘晾晒防止霉烂(图1)。加纳位于非洲西部,可可产业是该国支柱产业之一。自十九世纪中叶可可从中美洲引种到加纳之后,在中南部地区形成了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种植方式,并逐步发展成可可种植带(图2)。当地农民多在3月将可可幼苗随同谷物一起播种,直到五年后可可开始结果时才停止混播,图3为加纳可可带降雨量与农业生产活动安排示意图。加纳可可带以北的热带草原区则以薯类和谷物种植业为主,农忙主要在其湿季。
(1)概括加纳可可带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
(2)说明加纳可可带农业生产活动的优点。
(3)每年9月到次年1月,加纳北部热带草原区的农民大规模移动到可可带,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日本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读图完成小题。
【1】符合纬度地域分异的表现是
A. T地与Q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
B. 樱花初放日期在Q地早于R地
C. R地与P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
D. 樱花初放日期在T地晚于R地
【2】影响乙岛M、N两地樱花初放日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N地接受太阳辐射较多
B. M地受南下寒流影响
C. N地地势较为低平
D. M地受北上暖流影响
【3】2017年元旦,日本首相在讲话中鼓励子民在狗年“要象狗一样的多生”。其原因是
①日本人口少 ②日本地广人稀 ③人口老龄化 ④劳动力不足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南亚地区农作物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有关南亚农作物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棉花分布在东北部地区B.小麦分布在恒河三角洲
C.水稻分布在东北部和西部沿海D.黄麻分布在印度河平原
【2】图中四城市中,最适合发展棉纺织工业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印度洋位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①②两地表层海水盐度的差异?
(2)描述③海区与阿拉伯海之间表层和底层海水的流动方向?
(3)分析图中①②③处,哪处易形成渔场?
(4)孟加拉湾主要的海洋灾害是 ,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北方某城镇周围农业布局图”, 图中在A、B、C、D四处发展棉花、果树、蔬菜种植和乳牛养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棉花种植在_____处,果树种植在____处,蔬菜种植在_________处,乳牛养殖在____ 处(填字母)。
(2)A处生产过程中若灌溉不当,容易引发___ 环境问题,治理该问题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的四个区域均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生产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四个区域中,农业地域类型以牧牛业为主的大牧场放牧业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2】关于四个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草场茂密,光热不足
B. 乙—土壤肥沃,雨热适宜
C. 丙—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平原面积大
D. 丁—地面平坦,水网稠密
【3】关于四个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粮食商品率高B. 乙—机械化水平低
C. 丙—水利工程量大D. 丁—市场适应性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温度距平是指该年平均气温与多年平均气温的差距。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各时段中,全球气温均高于平均值的是
A. 1880-1900年B. 1900-1940年
C. 1940-1980年D. 1980-2000年
【2】下列有关图示气温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 植被破坏,导致沙尘天气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B. 冰箱、空调使用时释放的氟氯烃化合物造成“臭氧层空洞”,使紫外线增加
C. 毁林,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2增多
D. 近现代地壳运动频繁,火山喷发导致大气中的热量剧增
【3】为了应对全球变暖,下列做法目前比较合理的是
A. 全部使用清洁能源B. 提高煤炭消费比重
C. 植树造林缓解升温D. 全面限制工业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