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下题。
1.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 )
A.夏季高温多雨 B.城市化水平高
C.水资源丰富 D.重化工业基地
2.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 )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C.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
D.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1.D
2.B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示地区右为我国山西省和左为德国的鲁尔区。两区域都有丰富的煤碳资源,都是当地重化工基地。山西夏季高温多雨,鲁尔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水土流失较轻;鲁尔区城市化水平高、水资源丰富;山西城市化水平低、水资源欠缺;选D正确。
2.两区域都是在煤碳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都是资源型经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为山西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不适用于德国鲁尔区;建设水运网,对河道较少的山西不适用;植树造林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但不能根本解决环境问题。选B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差异。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辽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D.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
2.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
①太平洋 ②大西洋 ③北冰洋 ④印度洋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福建莆田八中高二下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2分)下 图为澳大利亚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6000°C年积温等温线的走向及影响因素。(4分)
(2)比较A、B两地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并分析其主要原因。(5分)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墨累达令盆地过度引水灌溉对该流域自然环境可能会造成的影响。(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福建莆田八中高二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更加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城镇登山步行道规划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绘出M点地表坡面径流的流向。
(2)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特征。
(3)分析甲聚落规模大于乙聚落的自然原因。
(4)比较L1、L2两条登山步行道方案的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福建莆田八中高二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为“等高线图”,已知等高距为25米,AB为一空中索道。读图完成下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B两点相对高度可能为25米
B.图中索道上行方向为由西南向东北
C.A处坡面径流的方向是西北
D.D处可能形成瀑布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B、E三地中,B处是建火情瞭望哨最佳地点
B.若要在B或E附近选一处建寺庙,B比E更合适
C.B处是欣赏瀑布比较理想的地点
D.若图示区域将可能发生泥石流,正在欣赏瀑布的游客应往南逃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福建莆田八中高二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三大经济圈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题。
1.我国三大经济圈发展的共同区位优势条件是 ( )。
A.矿产资源丰富 B.劳动力成本低
C.淡水资源充足 D.交通运输便捷
2.与长三角相比,促进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
A.经济腹地更广 B.科技实力更强
C.产业基础更好 D.改革开放更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福建福州八中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东西半球的两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两图中的水域分别是( )
A.咸海、大西洋 B.里海、太平洋
C.黑海、印度洋 D.红海、太平洋
2.有关图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比例尺大于B图 B.图示区域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C.②处有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D.①处为平原,种植业发达
3.图B所示地区的自然特点是( )
A.冬温夏凉、四季如春 B.炎热多雨、植被茂盛
C.冬温多雨、夏热干燥D.炎热干燥、沙漠广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福建福州八中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从A到B再到C,方向是( )
A.向西南,再向东南 B.先向正南,再向东南
C.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D.一直向正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福建省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 )
A.泥石流 B.地面沉降 C.陨石坠落 D.滑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