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部分省区轮廓图和文化景观图,回答题
【小题1】关于乙山区各河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经气候寒冷的高山峡谷,结冰期长 | B.该河段流量丰富,航运价值大 |
C.该地区森林较茂密,河流含沙量小 | D.目前,我国正在重点开发利用这里丰富的水能 |
A.自然资源匮乏 | B.人口稀少,劳动力数量不足 |
C.没有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 | D.海陆交通的通达条件较差 |
【小题1】C
【小题2】D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图示的河流分布可判断,乙位于横断山区,此处山高谷深,地形崎岖,但纬度较低,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故河流无冰期,A错误;该段河流落差大,故不利于航运,B错误;该地区气候湿润,地形崎岖,故森林茂密,河流含沙量较小,C正确;由于该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且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故对该处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率低,D错误。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甲应为云南省,由于位于西南内陆,离海较远,且位于云贵高原,地形崎岖,故陆上交通不便,故交通条件是制约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条件。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根据河流、文化景观等事物准确判断区域位置,并能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的自然地理环境基本概况和经济发展概况等内容综合分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气候的基本特征是由影响气候的因素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据此完成题。
【小题1】非洲热带沙漠气候面积广大的原因有
①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面积大
③东部地形以高原为主,海岸线平直 ④加那利寒流经过西海岸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地处沿海,气温年较差小 | B.地处沿海,气温日较差大 |
C.地处沿海,台风暴雨较多 | D.地处沿海,昼吹陆风,夜吹海风 |
A.下垫面状况 | B.气候的纬度差异 |
C.大气环流状况 | D.太阳辐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加剧 | B.日地距离缩短 | C.黄赤交角增大 | D.全球气候变暖 |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图“某城市不同年份人口数量统计图”,完成题。
衡量该市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A.城市总人口增加 | B.城市人口增加 |
C.农村人口减少 | D.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从②到①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2分)
(2)③处的地貌类型是 ,其成因是 ,其形成所反映的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丁附近是否可以建水库? (填“是或否”),原因是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题。
【小题1】“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这段文字涉及的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是
A.①②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⑤ | D.②⑤⑥ |
A.地球表面物质迁移的强大动力 |
B.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 |
C.对全球的水分和热量进行调节 |
D.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基本形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1】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总土地面积的
A.1% | B.20% | C.19% | D.21% |
A.土地沙漠化 | B.水土流失 | C.土壤盐碱化 | D.温室效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题。
【小题1】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
A.广泛种植水稻 | B.雨热同期 | C.冬季河流结冰 | D.水运发达 |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图,完成题。
【小题1】图示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
A.南北 | B.东西 |
C.东北一西南 | D.西北一东南 |
A.甲、乙两河流汛期均出现在夏季 | B.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快 |
C.含沙量甲河较乙河大 | D.流量甲河较乙河大 |
A.热带雨林带 |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C.热带草原带 |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