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某山有一处花岗岩“石林”景观(左图所示),结合地壳物质循环图(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左图中“石林”景观的组成岩石,按其类型应为右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2.左图中“石林”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A.岩浆活动—地壳上升—风化、侵蚀
B.岩浆活动—地壳下降—风化、堆积
C.地壳下降—岩浆活动—风化、侵蚀
D.地壳上升—岩浆活动—风化、堆积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表示清洁生产的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下列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空白图框内。
A.产品废弃处置
B.产品批发零售
C.产品生产制造
D.产品包装运输
E.产品使用回收
F.原材料加工
G.资源的摄取
(2)清洁生产从___________到生产制造\到消费使用和______________等全过程都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
(3)清洁生产包括利用清洁________________、清洁的____________过程和清洁的产品。
(4)传统的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方法是把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即产品使用后____________对环境的影响;清洁生产是将污染预防上溯到_____________,并拓展到____________________。
(5)清洁生产是一种_____________效益与_____________效益有机结合的生产方法和措施,它有利于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高一下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高一下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做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下图,判断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沼泽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高二下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示意三座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山地所处的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
A.甲、乙、丙 B.乙、丙、甲
C.甲、丙、乙 D.丙、乙、甲
2.丙山地山麓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A.季风的影响 B.信风的影响
C.西风的影响 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高二下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最近几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德国库卡等国际著名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通过独资、合资等方式进驻我国。下列地区最有利于承接工业机器人制造业转移的是
A.新疆喀什经济特区 B.云南瑞丽实验区
C.湖南湘江新区 D.珠江三角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高二下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年11月7日上午,我国第32次向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 赴南极执行科考任务.总航程3万海里,预计历时159天(下图为此次科考计划航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科考队出发时,一架飞机从③地附近 机场出发准备行至④地,则该飞机的最短航线方向为
A.正东 B.正西 C.先西南后西北 D.先东南后东北
2.我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发三个月
A.①地温和湿润
B.②地炎热干燥
C.③附近岛屿东侧进入旱季
D.⑤所在国农民正忙着剪羊毛
3.若科考队完成任务回国经过④地时为次年4月,此时航船最可能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逆水 D.逆风顺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省高二下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表示东半球经纬网,曲线为晨昏线。读图,回答问题。
(1)若曲线表示晨线,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甲地昼长为________小时,甲、乙、丙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昼长为________小时。
(2)当曲线由晨线变为昏线时,正确的描述有( )
①甲地的昼长由最短逐渐达到最大
②乙地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变大
③丙地出现极夜现象
④甲、乙、丙三地昼长大小为甲>乙>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