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
A、从高纬到低纬的地域分异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考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专题:
分析:此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热量的差异,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分异规律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其中在低纬度和高纬度最为显著.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的差异,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分异规律是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其中在北半球中纬度最为显著.具体表现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形成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分异规律是垂直方向更替,其中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最为显著.“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到江南看杏花”这句话中的塞北---江南,景观变化的方向是南北方向,所以热量从塞北--江南,逐渐递减,因此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解答: 解:A.“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到江南看杏花”这句话中的塞北---江南,景观变化的方向是南北方向,所以热量从塞北--江南,逐渐递减,因此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正确;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形成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分异规律是垂直方向更替,其中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最为显著.“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到江南看杏花”这句话中的塞北---江南,景观变化的方向是南北方向,所以热量从塞北--江南,逐渐递减,因此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不符合题意;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的差异,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分异规律是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其中在北半球中纬度最为显著.具体表现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到江南看杏花”这句话中的塞北---江南,景观变化的方向是南北方向,所以热量从塞北--江南,逐渐递减,因此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不符合题意;
D.“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到江南看杏花”这句话中的塞北---江南,景观变化的方向是南北方向,所以热量从塞北--江南,逐渐递减,因此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了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分异规律,结合题中的信息解题,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造成M、N两地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B、纬度位置
C、地形D、洋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小
C、③圈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某地某日北京时间2014年1月31日20:00日出,2月1日12:00日落,则该地(  )
A、位于北半球
B、位于东半球
C、位于北京东南
D、该时段是2月1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对河湖水资源更新影响最大的水循环是(  )
A、②-①-②
B、⑨-⑤-⑥-⑨
C、②-③-⑤-⑥
D、④-⑤-⑦-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不同气候带下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图中AB一线反映的是自然带(  )
A、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胡杨,又称胡桐.树高15~30米,能从根部萌生幼苗,能忍受荒漠中干旱的环境,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据统计,世界上的胡杨绝大部分生长在中国,而中国90%以上的胡杨又生长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且呈沿河流分布的特点.
甲图为我国塔里木盆地示意图,乙图为喀什地区的降水统计资料,丙图为甲图中沿AB线胡杨密度的变化示意图.

(1)指出喀什地区的主要自然带类型,并分析原因.
(2)分析图示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
(3)描述沿AB线胡杨密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并分析这一特征的形成原因.
(4)博斯腾湖东西长55千米,南北宽20千米,平均水深为7.5米,是西北内陆最大的淡水湖.该湖是向塔里木河下游输水的主要水源地.你认为是否应该将博斯腾湖湖水输向塔里木河下游?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两大陆陆地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  )
A、①与⑤B、①与⑥
C、③与⑤D、③与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三地自然带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甲到丙的变化体现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B、从甲到丙的变化原因是水分因素
C、丙地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乙地垂直带谱的多少决定于当地的纬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