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答案:(1)见下图
(2)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以及传统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3)控制人口数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协作。
|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了解情况,对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酸雨、森林锐减等全球性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措施要有明确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本题难度并不大,关键是要知道人类排放氟氯烃类物质形成臭氧层空洞,大量排放CO2带来全球变暖,燃烧煤、石油等含硫燃料形成酸雨,大量砍伐、破坏森林带来森林锐减。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要对应来思考。人口的压力即人口快速增长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承载量而出现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在分布上呈现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严重的状况。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广东省白云中学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1分)
(1)Rl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 ,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2分)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1分)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2分)
(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2分)
(5)大量引Rl、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 (2分)
(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第一学期四校联考期中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20分)
(1)R河的补给类型有 和 ,该河流河水流量变化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描述A区域降水特征,并分析原因。
(3)水稻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恒河中、下游地区和高原东北部,请你评价印度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
(4)将孟买打造成一个像中国上海那样的国际大都市是印度人的梦想,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比分析两大城市共同的区位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河南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12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4分)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度广东三水中学高二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共17分)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地区是我国的________沙漠,该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___ 。(3分)
(3)图中③地区(即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是我国的_________(省级行政区名),当地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该区本资源输出的主要运输方式是________ _。(5分)
(4)图中④河流名称是_______,开发该河流能产生哪些效益?_______________(至少2个)我国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应大力加以开发与利用。水能作为能源与煤炭对比,最突出的优点有哪些? _____________ __ 。(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内蒙古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人们把石油、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地命名为“石油心脏地带”,距离油气来源较近的地区叫做“内需求月型地带”,距离油气来源较远的地区叫做“外需求月型地带”。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6分)
(1)下列各地区,位于图中“石油心脏地带”的有(多选) ( )(2分)
A.中东(主要是波斯湾沿岸国家) B.拉美(墨西哥、委内瑞拉等)
C.北非(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 D.俄罗斯
E.亚洲(中国、印尼等) F.北美(美国、加拿大等)
G.西欧(英国、挪威等)
(2)“石油心脏地带”内的国家油气生产量与消费量的对比关系是________。(2分)
(3)我国位于油气地缘经济格局的________地带内。(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