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下表示意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

年份

比重(%)

地区

2005年

2010年

东北地区

6.95

6.20

北部沿海

11.97

13.22

大西北地区

3.13

4.13

黄河中游地区

7.98

11.14

大西南地区

10.98

13.53

长江中下游地区

9.71

11.01

东部沿海地区

20.58

19.86

南部沿海地区

28.70

20.91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判断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并分析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的影响。

(3)说明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流动人口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2)南部沿海地区。

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任答两点)

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3)增多。 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就业机会增多。

【解析】考查人口迁移及影响。

(1)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持续增长,流动人口数量大,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

(2)南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迅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劳动力需求大,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大量涌入对南部沿海地区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主要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中部掘起等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带动了劳动转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上图所代表气候类型中,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是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2图中表示的四种气候中,在我国有分布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外贸导向型皮具产业具有产品工序多样化和市场不稳定性特征。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全球皮具生产分工体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皮具非正规生产加工厂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

A. 劳动力廉价 B. 土地租金低

C. 生产灵活性强 D. 企业无税务负担

2影响图示非正规临时劳动力市场存在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政府管理 B. 劳动力数量

C. 劳动者素质 D. 产业市场特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石家庄日报2013年8月19日报道:日前,石家庄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五大产业园区”和“四个新市镇”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试行)》,《意见》明确,按照主城区的标准,推进新市镇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城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新市镇聚集;放宽城镇户籍限制,村民可自愿转城镇户口;等等。

材料二 下图为石家庄所在区域城市分布示意图。

(1)试描述图中城市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其原因。

(2)试述促进石家庄市城市等级提升的最主要因素,并说明理由。

(3)石家庄加快城镇化,四县城大跨步对接石家庄主城区。这在城镇化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甲地(海拔 13 米)、乙地(海拔 16 米)的区域图和对应气候资料图(见图),回答下面小题

1乙地的夏季均温明显低于甲地的夏季均温,其原因主要是乙地

A. 夏季降水较多 B. 海拔较高 C. 纬度较高 D. 寒流影响

2甲、乙两地冬季都吹西北风,其成因是

A.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乙-气压带风带移动

B. -地形;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 -气压带风带移动;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气压带风带移动;乙-地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为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为(

A. 地表 B. 软流层 C. 莫霍界面 D. 古登堡界面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 B. 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呈正比

C. 山地、丘陵的地壳比高原的地壳厚 D. 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相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及年内波动发生了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 蒸发(腾)量增加 B. 地下径流减少

C. 降水变率增大 D. 河道淤积

2下列关于该山地森林植被恢复后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正确的是

A. 森林恢复后,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径流,河流流量波动减缓

B. 森林恢复后,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河流流量波动减缓

C. 森林恢复后,甲河径流量增加,乙河径流量减少

D. 森林恢复后,甲乙两河的径流量都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订了三种方案。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农业用地构成(%)表

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

1对三种方案的评价准确的是 ( )

A. A方案环境效益最好

B. B方案3~8年内的土地利用总收入最高

C. C方案经济效益年年最佳

D. C方案更有利于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

A. 黄土高原 B. 江汉平原

C. 四川盆地 D. 两广丘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下面小题。

1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 水稻种植业 B. 混合农业

C. 商品谷物农业 D. 种植园农业

2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

A. 刚果盆地 B. 四川盆地

C. 大自流盆地 D. 墨累—达令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