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6月某日,M、P两地的太阳高度角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
1. 关于两地方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
A.M在P东南方向
B.M在P西北方向
C.M在P东北方向
D.M在P西南方向
2.关于图中M、P两地共同点叙述最有可能的是( )
A.区时相同
B.同在西半球
C.线速度相同
D.同在大陆西侧
1.C
2.C
【解析】
试题分析:
1.6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从图中可以看出有太阳高度的时间为昼长时数,M地北京时间5时日出19时日落,昼长14,故M在北半球,P地大约北京时间9时日出,19时日落,昼长为10,故在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大时(当地地方时12时),故M和北京时区的中央经线同为120°E,而P当北京时间为14太阳高度角最大,为当地地方时12时,可计算出P地的经度为90°E。故M在P的东北方向。
2.M 位于东八区 P位于东6区故A错误。同在东半球故B错误;M的昼长时数等于P的夜长时数,两地一南一北,故两地纬度相同,所以线速度相同。故C正确。海陆位置无法判断故D错误。
考点: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十二中高三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为两列著名山脉的部分示意图(图中度数为经纬度)。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1.图中甲在乙的 ( )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2.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3.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山脉①较②长
B.①②两座山脉山顶都可能有冰川存在
C.所经过的国家①山脉少于②山脉
D.①②山脉西侧都临海,流经的洋流性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四川省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含书写分2分)
材料: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水资源问题突出。下图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
(1)说明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西非水塔”的原因。(4分)
(2)沿海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试推断三角洲前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该沙洲对圣路易港的不利影响。(8分)
(3)针对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临沂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各地陆续启动实施“单独两孩”(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全国不设统一的时间表。下图是我国甲、乙、丙、丁四省(区)不同时期人口年龄构成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中数据看,最有可能首先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省(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单独两孩”政策逐步实施后,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B.人口老龄化得以有效缓解
C.城市化水平得以提升 D.男女比例出现较大波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临沂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地一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读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地一气系统内存在着能量传递与转换,传递与转换形式多样,其中能促地面温度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2.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8月 D.12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下表回答下面问题。
地点 | 纬度 | 气温(℃)] | 降水量(mm) | ||||
一月 | 七月 | 一月 | 七月 | 全年 | |||
① | 23°08′ | 13.3 | 28.4 | 40.0 | 210.0 | 1614.1 | |
② | 39°48′ | -4.7 | 26.0 | 2.6 | 196.0 | 682.9 | |
③ | 48°58′ | 3.5 | 18.4 | 54.3 | 53.6 | 647.4 | |
④ | 54°17′ | 1.8 | 13.4 | 225.0 | 117.0 | 2399.0 | |
1.表中四地位置,可能位于的地理单元是( )
A.①——巴西高原东南部 B.②——中国华北平原
C.③——美国五大湖流域 D.④——欧洲西部地区
2..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3.③和②比较,③地月平均气温最低值大于②地且气温在0℃以上,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可能为( )
A.纬度高低 B.距离冬季风源地
C.大气环流 D.地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浙江省某中学的一地质科考小组在某地(大约在25°N,110°E)进行科学考察,下图为该科考小组同学绘制的地貌素描图。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1.该考察小组的考察地大致位置在( )
A.滇 B.闽
C.桂 D.琼
2. 关于C处和D处地貌的形成原因,下列说法较为科学的是( )
A.C处—风力侵蚀作用 D处—风力沉积作用
B.C处—流水侵蚀作用 D处—流水沉积作用
C.C处—流水沉积作用 D处—流水侵蚀作用
D.C处—风力沉积作用 D处—风力侵蚀作用
3.在PQ这条考察线路上,这名同学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两侧的三角形陡崖一字排开;A1与A2、B1与B2山脉并不相连,但岩石类型和组合形态相同;多条河流不约而同地拐了个弯。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①PQ线两侧的地层形成在同一地质时代 ②PQ线两侧的地层发生水平错位
③PQ线的地质构造是向斜谷地 ④PQ线的地质构造是断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高二第一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甲乙两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与甲地相比,乙地在农业生产条件方面具有哪些特点?
有利条件:
① __________ 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利条件:
① ______________ 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甲地区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A地所处高原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