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2.运用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工作在太空中的人造卫星表面温度总是特别低,一般都是在零下几十度

B、在没有阴雨天气的月球上看天空总是特别蓝

C、一般说来,在远日点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近日点

D、早晨和傍晚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耕地,而耕地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因地制宜的开发和整治国土资源,势在必行。据此回答:

1.下列各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A.东北区开发治理低湿洼地,建立商品粮基地

B.西北荒漠化土地防治的核心策略是消除贫困

C.南方丘陵山区开发农业资源,治理盐碱地

D.黄土高原进行以柑橘生产为主的优势资源系列开发

2.黄淮海平原土壤中的水盐运动,土壤盐渍化较轻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西欧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地区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发展较早,商业活动频繁

B 世界古老文化中心,历史悠久

C 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

D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是400N附近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海平面以下地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试题。

9.如图所示时间,关于A河流域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值温和多雨的季节           B.盛行西南风

C.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D.山麓落叶阔叶林枝繁叶茂

10.下列关于A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时正处于枯水期              B.此时正处于汛期

C.南岸泥沙淤积较少              D.径流比较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图回答下面试题。

5.图中所永2000年中国人口流动特征是

①上海和江苏迁入人口之和与四川迁出人口大致相等

②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比重约为22%

③图中人口迁出的6个省份均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

④图中人口迁入的6个省份均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对迁入区的影响是

①高城市化水平  ②改善环境质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④增加交通压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右面“北半球环流模式图”,完成以下3题。

6.在北半球洋流模式图中,标错洋流流向箭头的数码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关于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B.洋流可以加快污染净化速度,有益无害

   C.顺流航行省时省力,逆流航行则相反   D.世界渔场的产生与洋流无关

8.北海道渔场应位于哪两支洋流交汇处  

    A.①④    B.②⑥    C.⑤⑥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05年8月6日3:40台风麦莎在玉环县(28°12′N, 121°48′E)登陆,登陆时近中心风力达到12级以上。读图回答3题。

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台风灾害

主要发生在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有人说台风是一种“小面积受灾,大面积受益”的气象灾害。其“益”不表现在

A.延长休渔期,保护渔业资源     

B.解除或缓解旱情

C.增加水库蓄水量,利于水利发电

D.调节气温,降温消暑

登陆期间,宁波(29°48′N,121°30′E)处于11级风圈的边缘,其11级风圈半径(箭头)约为

A.228公里      B.178公里       C.308公里          D.128公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我国矿产资源分布,正确的是

A. 南海油气资源匮乏                  B. 煤炭都分布在北方

C. 有色金属主要分布在南方            D. 白云鄂博铜矿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生物长期适应气候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称为物候现象。读“多年平均情况下三月上旬我国某种农作物物候现象分布示意图”(图2),完成第2题。   

2.该农作物及其物候现象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可信的是

   A.水稻  光照     B.甘蔗  水分   C.花生  湿度    D.冬小麦  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