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有关长江流域的几个问题:
(1)与同纬度多数国家比较,长江流域的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有什么优越性?________。其优越性是怎样形成的?________。
(2)有一段时期,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增产粮食,使用过山区“毁林开荒”、湖区“围湖造田”的办法,结果得不偿失,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3)为了发展山区和湖区的经济,应该怎样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
(1)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量大,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同纬度其它国家,大多降水不足,比较干旱,对农业生产不利。上述优点的出现是由于长江流域位于亚欧大陆东部,面临世界最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 (2)山区“毁林林荒”,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不仅影响山区粮食产量不断下降,而且给中下游地区带来危害。“围湖造田”所得到的耕地,由于地势低洼,易受洪涝灾害,不仅粮食产量不能提高,而且降低了湖泊的蓄洪能力,对防洪不利,增加经济损失; (3)在山区因地制宜发展林业、畜牧业、旅游业和农林产品加工业,大力开发小水电,以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在湖区宜发展水产养殖业,既有利于湖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良性发展,也比种粮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新教材新学案 地理③必修 题型:04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水是生命之源,然而,很多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世界水资源短缺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一定时间内地球上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
B.淡水资源在陆地上分布很不均匀
C.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仍然存在
D.受厄尔尼诺影响,近几年全球降水偏少
2.下列有关我国淡水供需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不足
B.长江及其以南地区由于河流水污染与湖泊富营养化等原因,存在水质性缺水问题
C.黄河、淮河、海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地区
D.内流河区虽然降水少,但因地广人稀、需水量不多,而不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
3.下列关于水资源短缺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A.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已能调节水资源的分布,从而不受水资源短缺的制约
B.水资源短缺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但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没有直接损害
C.水资源短缺在中东、非洲等缺水国家和地区可能引发国际冲突
D.国际河流有利于上游与下游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不会产生水资源问题纠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材料一:近半个世纪以来,强沙尘暴在我国呈上升趋势:20世纪50年代共发生5次,60年代共发生8次,70年代共发生13次,80年代共发生14次,90年代共发生23次。
材料二: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土地沙漠化也呈上升趋势:20世纪50—60年代,沙漠化土地每年扩展1560平方千米;20世纪70—80年代,每年扩展2100平方千米,90年代沙漠化土地每年扩展2460平方千米。
读我国冬春季节某次沙尘暴发生日气压形势简图,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回答
(1)写出图中气压中心名称:
A B
(2)读图分析,形成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3)图示天气系统与我国下列哪些天气有关( )
A.北方夏季暴雨 B.华南春雨
C.我国冬季寒潮 D.长江流域伏旱
(4)我国北方地区近几年沙尘暴天气增多的原因是:
①自然方面
②人为方面
(5)目前我国正在加紧实施的生态工程即“ ”和农业结构调整即 、 ,都是防治沙尘暴的重要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材料一:近半个世纪以来,强沙尘暴在我国呈上升趋势:20世纪50年代共发生5次,60年代共发生8次,70年代共发生13次,80年代共发生14次,90年代共发生23次。
材料二: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土地沙漠化也呈上升趋势:20世纪50—60年代,沙漠化土地每年扩展1560平方千米;20世纪70—80年代,每年扩展2100平方千米,90年代沙漠化土地每年扩展2460平方千米。
材料三:右上图是我国冬春季节某次沙尘暴发生日气压形势简图。
分析回答(10分)
(1)写出材料三气压中心名称:
A B
(2)由材料三分析,形成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什么?
(3)图中所示天气系统与我国下列哪些天气有关( )
A.北方夏季暴雨 B.华南春雨 C.我国冬季寒潮 D.长江流域伏旱
(4)我国北方地区近几年沙尘暴天气增多的原因是:
①自然方面
②人为方面
(5)目前我国正在加紧实施的生态工程即“ ”和农业结构调整即 、
,都是防治沙尘暴的重要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