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产业升级面临困境、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等问题,为什么还要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层面。珠江三角洲地区虽然受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加之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珠江三角洲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但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一种突出的趋势和现象,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由彼此孤立与阻隔走向相互联系与依赖。这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和长期趋势。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事实上,除了国家之间的区域一体化,也存在一国范围内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问题。这就是以大都市化城市群为中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或称之为大都市圈的经济一体化。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城市群可以产生巨大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形成,将会成为中国经济起飞的重要增长极。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这有利于解决因不合理城市化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设“健康城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
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
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生态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A.绿地 B.工业区 C.交通区 D.住宅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一大酸雨中心
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
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第一大酸雨中心
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噪声扰民,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这有利于解决因不合理城市化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设“健康城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
B.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
C. 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D. 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2.生态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A.绿地 B.工业区
C.交通区 D.住宅区
3.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A. 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B. 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C. 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D. 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一大酸雨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河北正定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近20年来,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此完成46~48题。
1.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
B.20世纪90年代以来,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在减弱
C.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D.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分工明确,结构差异大
2.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环境污染加重 ②人口出现负增长 ③农业用地急剧减少
④产业布局不合理 ⑤劳动力素质太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⑤
3.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由商品粮基地转向花卉、蔬菜、水果等产品基地的因素是
A.气候因素 B.市场因素 C.劳动力因素 D.地形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山西省高二12月月考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
B.20世纪90年代以来,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在减弱
C.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D.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分工明确,结构差异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