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始。以“农村发展与改革开放三十年”为主题,某校高三(1)班学生展开综合探究活动,现在请你参与其中。
情景1:第一组同学从网上查阅了解到,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
表1:30年我国GDP和人均GDP的变化情况
项目 | 单位 | 1978年 | 1990年 | 2000年 | 2005年 | 2007年 |
GDP | 亿元 | 3645 | 18668 | 99215 | 183217 | 249530 |
人均GDP | 元 | 381 | 1644 | 7858 | 14053 | 18934 |
表2:30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的变化
年 份 | 1978 | 1989 | 1992 | 2002 | 2007 |
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 | 62.3 | 50.2 | 54.7 | 40.0 | 41.6 |
城镇家庭恩格尔系数(%) | 55.1 | 53.9 | 53.9 | 40.4 | 36.7 |
(1)关键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总体小康,存在城乡差距,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2)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随着生产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2分)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20世纪五十年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分)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我国农村经济组织形式演变的历程说明了这一点。(2分)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我国农村经济组织形式都是中国农民创造的。(2分)(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关键词:我国国家性质,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工农联盟,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广泛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4)青年学生积极参加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农村文化的发展也不例外;参加农村社会实践,既是农村文化创新的源泉,又是农村文化创新的动力;农村文化的创新反过来推动农村实践的发展。(2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30年改革开放波澜壮阔,3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
材料一 上世纪80年代,年广九创办“安徽芜湖傻子瓜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被称为发家致富的楷模;1981年至1984年,年广九的雇工由3人发展到103人,仅1984年就纳税30多万元。这期间他依靠灵活的经营手段,将产品迅速打进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年广九成为中国最早的百万富翁之一。这时“资本家复辟”、“剥削”等帽子也都戴到了年广九的头上,有人提出要“办”年广九。安徽省芜湖市检察院也正式对年广九提起公诉。
(1)从材料看,上世纪80年代,私营企业面临什么问题后来是怎样解决的?
材料二 新华网南京2008年10月9日电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历史性变化。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单调生活到“农工商”全面发展“走出国门”,30年来,中国农民经历了几千年来发展变化最快的“改革开放”洗礼,生存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现在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活跃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农民的角色定位历史性的变化成为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出现了哪些变化?
材料三 中国各区域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变化图(左图)与中国工业制成品净出口比较优势变化图(右图)。
(3)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布局类型并简要说明原因。
(4)试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并简要说明原因。
材料四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由于家庭承包经营的生产专业化、市场化、机械化水平都比较低,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如今,安徽风阳小岗村大胆尝试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又让农民找到了一条向全面小康迈进之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
(5)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农业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意义。
材料五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平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173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达到1.5万亿美元左右,成为世界上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则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摘自胡锦涛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6)我国取得上述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个根本原因体现的主要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下材料回答问题。
(1)我国的开放地区和开放城市主要沿 、 、 、 分布。
(2)A开放地区大量出口农产品,简答该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3)从社会经济方面,简要分析甲、乙、丙三城市对外开放区位优势的主要差异。
材料一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 624亿元猛增到1998年的79 3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9.7%,不仅大大高于改革前26年(1952~1978)平均每年增长6.1%的速度,也明显快于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国家统计局编《新中国五十年》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就下降6.9%……
——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4)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什么经济现象?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5)材料三所述时期的苏联是哪位领导人执政?根据材料三,归纳当时该国的经济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发生剧变和最终解体的内外原因。
(6)中苏改革出现不同结果,对你有何启示?
材料四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1999年国务院提出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十条意见,为包括西藏在内的广大西部地区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材料五
在党中央正确领导和其他地区大力支持下,近30年来西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本地区的自然、人文、社会状况,勇于探索,走出了一条有西藏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材料六
西藏自治区经济变化情况表
年份 | 人均生产总值(元) | 各产生的产值(亿元) |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1978 | 375 | 3.37 | 1.84 | 1.44 |
1992 | 1 468 | 16.59 | 4.46 | 12.24 |
1999 | 4 166 | 34.19 | 24.00 | 47.42 |
2007 | 12 109 | 55.33 | 96.57 | 190.29 |
资料来源:(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2007年西藏自治区统计公报)
(7)根据材料四、六,运用经济常识分析西藏经济变化的状况及其原因。
(8)结合材料四、五、六,概括西藏走特色发展道路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