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甲)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乙)

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

B.越国以鄙远 鄙远:把远地当作边邑。

C.行李之往来 行李:使臣携带的各种物品。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那人,这里指秦伯。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B.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C.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3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烛之武退秦师》节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B.春秋时期,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此后多以成语“秦晋之好”来形容两家联姻。

C.师,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之一,以二千五百人为师。在文学作品中,用来泛指军队。

D.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文中晋侯、秦伯分别代指晋文公、秦穆公。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以强凌弱。两国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但是秦、郑并无直接冲突,秦、晋分别驻扎两地

等情况,为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伏笔。

B.秦、晋貌合神离。两国虽是友好邻邦,但是晋国曾经答应将焦瑕二邑割让给秦国而未能实现,烛之武巧妙地利用了两国的矛盾,这是他智退秦师的关键。

C.佚之狐慧眼识人。他主动向郑伯推荐烛之武,尽管烛之武认为自己年事已高,才能低下,但是在郑伯的请求下还是奉命出使,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D.烛之武能言善辩。在他的劝说下,秦国撤走了围攻郑国的军队,而且派人帮助防守,将秦晋联盟巧妙瓦解,最后晋国也不得不退兵,郑国得以保全。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答案】

【1】C

【2】B

【3】A

【4】C

【5】(1)我不能及早重用您,现在事情危急了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2)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解析】

【1】C项,行李的意思应是使者,而不是使臣携带的各种物品

【2】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理解该段的大致意思,根据文意来断句,也可以利用一些标志词来判断,会事半功倍,题目中所给的一段的意思为: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 其中标志词应抓住:”“”“无乃……等。

【3】A项,《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错误,应是《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4】C项,烛之武认为自己年事已高,才能低下错误,原文中的烛之武的话有点责怨郑伯的意思,而不是他真的才能低下。

【5】文言翻译应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字字落实,尤其要抓住一些关键字。(1)关键词”“”“;(2)关键词”“”“

【参考译文】

【乙】

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 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他召见 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 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要是你蹇叔只活个中寿就去世的话,你坟上的树都有两手合抱一般粗了 (你现在离中寿都过去多少年了,早已昏聩)。

蹇叔的儿子跟随军队一起出征,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 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于是秦国军队东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使用, 正确的两项是(

A.我们坐拥网络,信息信手拈来,把自己的问题发到微信朋友圈,几分钟就会有许多人给你支招。

B.导演对这部影片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们得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一个个被蒙在五里雾中。

C.国庆长假期间的华山,游者甚众,大家都兴致勃勃,摩肩接踵,在陡峭的崖壁小路上奋力攀登。

D.李彦宏告诫跃跃欲试的年轻人:一定要有向前看两年的眼光,否则,你吃到的很可能是剩下的残羹冷炙

E.因为竞技要一次决定胜负,所以每个选手在登峰造极的比拼中,发挥必然难以稳定,会出现意外,造成遗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花 狗

萧 红

在一个深奥的很小的院心上,集聚几个邻人。这院子种着两棵大芭蕉,人们就在芭蕉叶子下边谈论着李寡妇的大花狗。

有的说:

看吧,这大狗又倒霉了。

有的说:

上回还不是闹到终归儿子没有回来,花狗也饿病了,因此李寡妇哭了好几回……”

唉,你就别说啦,这两天还不是么,那大花狗都站不住了,若是人一定要扶着墙走路……”

人们正说着,李寡妇的大花狗就来了。它是一条虎狗,头是大的,嘴是方的,走起路来很威严,全身是黄毛带着白花。它从芭蕉叶里露出来了,站在许多人的面前,还勉强的摇一摇尾巴。

但那原来的姿态完全不对了,眼睛没有一点光亮,全身的毛好象要脱落似的在它的身上飘浮着。而最可笑的是它的脚掌很稳的抬起来,端得平平的再放下去,正好象在操演的军队的脚掌似的。

人们正想要说些什么,看到李寡妇戴着大帽子从屋里出来,大家就停止了,都把眼睛落到李寡妇的身上。她手里拿着一把黄香,身上背着一个黄布口袋。

听说少爷来信了,倒是吗?

是的,是的,没有多少日子,就要换防回来的……是的……亲手写的信来……我是到佛堂去烧香,是我应许下的,只要老佛保佑我那孩子有了信,从那天起,我就从那天三遍香烧着,一直到他回来……”那大花狗仍照着它平常的习惯,一看到主人出街,它就跟上去,李寡妇一边骂着就走远了。

那班谈论的人,也都谈论一会各自回家了。

留下了大花狗自己在芭蕉叶下蹲着。

大花狗,李寡妇养了它十几年,李老头子活着的时候,和她吵架,她一生气坐在椅子上哭半天会一动不动的,大花狗就陪着她蹲在她的脚尖旁。她生病的时候,大花狗也不出屋,就在她旁边转着。她和邻居骂架时,大花狗就上去撕人家衣服。她夜里失眠时,大花狗摇着尾巴一直陪她到天明。

所以她爱这狗胜过于一切了,冬天给这狗做一张小棉被,夏天给它铺一张小凉席。

李寡妇的儿子随军出发了以后,她对这狗更是一时也不能离开的,她把这狗看成个什么都能了解的能懂人性的了。

有几次她听了前线上恶劣的消息,她竟拍着那大花狗哭了好几次,有的时候象枕头似的枕着那大花狗哭。

大花狗也实在惹人怜爱,卷着尾巴,虎头虎脑的,虽然它忧愁了,寂寞了,眼睛无光了,但这更显得它柔顺,显得它温和。所以每当晚饭以后,它挨着家是凡里院外院的人家,它都用嘴推开门进去拜访一次,有剩饭的给它,它就吃了,无有剩饭,它就在人家屋里绕了一个圈就静静的出来了。这狗流浪了半个月了,它到主人旁边,主人也不打它,也不骂它,只是什么也不表示,冷静的接得了它,而并不是按着一定的时候给东西吃,想起来就给它,忘记了也就算了。

大花狗落雨也在外边,刮风也在外边,李寡妇整天锁着门到东城门外的佛堂去。

有一天她的邻居告诉她:

你的大花狗,昨夜在街上被别的狗咬了腿流了血……”

是的,是的,给它包扎包扎。

那狗实在可怜呢,满院子寻食……”邻人又说。

唉,你没听在前线上呢,那真可怜……咱家里这一只狗算什么呢?她忙着话没有说完,又背着黄布口袋上佛堂烧香去了。

等邻人第二次告诉她说:

你去看看你那狗吧!

那时候大花狗已经躺在外院的大门口了,躺着动也不动,那只被咬伤了的前腿,晒在太阳下。

本来李寡妇一看了也多少引起些悲哀来,也就想喊人来花两角钱埋了它。但因为刚刚又收到儿子一封信,是广州退却时写的,看信上说儿子就该到家了,于是她逢人便讲,竟把花狗又忘记了。

这花狗一直在外院的门口,躺了三两天。

是凡经过的人都说这狗老死了,或是被咬死了,其实不是,它是被冷落死了。

【1】本文开头的邻居对话有哪些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花狗,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全文看,李寡妇悲哀的原因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探究小说的结局花狗之死蕴含作者哪些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富有韵味。阅读下面的例句,从备选例子或你的积累中选择两个量词妙用的例子加以揣摩赏析。

月亮。静静的夜空,升起弯弯的月亮,如同银色的帐钩小巧轻灵,洁白如玉,使人生发出亲切而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清泉。清澈的泉水从泉眼里流出,是那样的充盈而明亮。他不仅写出了泉水水量的丰沛,而且写出了泉水水质的明净。

备选例子瀑布;扁舟;笛声;明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激活传统话诗词

周笃文

中华诗词遗产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我们在以敬慕的心情认真学习的同时,也要有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历史使命感,承担起激活传统的历史责任,使中华诗词在传承中焕发出时代光彩。

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卷》中主张文学必须开一代之新,续千古之雄风。这对于中华诗词也同样是适用的。任何文化传统都有一个继承、吸收与创新的过程,传统必须吸收时代新元素,加以激活,才能永葆其活力。

时代的进步是伴随着思想的突破的,新的时代有太多的创造与期许,我们必须直面它,表现它,擂出时代的鼓点。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其创新宇宙的襟抱与整顿乾坤使命感又是何等气壮山河、光耀霄汉了。一样的形式格律,在当代伟人的手中,便有焕然一新、发聋振聩的作用,这就是价值观念创新的结果。

司空图《诗品》云: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把诗的语言提高到从生活中采炼金矿的境地。出色的诗人无一不是超级语言大师,传世的名篇大都有惊人之句。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10个字写尽了洞庭的水势与涛声。字、字真是笔雄万夫了。辛稼轩《清平乐》: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农家生活,情态活现,小儿两句写尽了稚子淘气模样。如此活灵活现的手笔,真是妙夺造化、画工难及之杰作。

中华诗词的无穷魅力,是同它表现技巧的进步密切相关的。如常说的起承转合的章法,都是深谙此道的经验之谈。

多转折,是诗文入妙之道。如唐无名氏《醉公子》词:门外猫儿吠,知是萧郎至。袜步香阶,冤家今夜醉。扶得入罗帏,不肯脱罗衣。醉则从他醉,犹胜独睡时。写一个女子等候情郎,由热盼、喜至到失望和自宽自解的心理过程,真是冰火两重天。一句犹胜独睡时,写出了几多无奈与爱的极至,可谓化俗为雅的极笔了。

换位和倒装也是增强表现力与陌生感的重要方法。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为除夕将晓之时,已经感受到江上的春色。句式之倒装,曲折之涩笔,令读者增反复咀嚼之意致,皆深化诗意的手段。

意象叠加,是庞德学习中国诗而得出创作妙诀。他提出绝对不使用任何无益于表现的词,即用纯意象或全意象。他的定义是:意象是感性与智性在瞬间的突然结合。

形式的通变也是激活传统的手段之一。固然对于精美无比的诗词形式,我们应当以敬畏的心情钻研学习。但并不是说必得固守雷池,不能稍有变化。从中华诗史由四言而五言、七言,乃至歌行古风,足以证明了突破形式的必要性。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多转折,是诗文入妙之道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写诗为文应善于回旋曲折,尺水兴波,这是激活传统的表现技巧之一。

B作者创作诗文,应掌握起承转合的技巧,将语意由一个方向转向另一个方向

C.换位和倒装是主要的转折方法它能增强表现力与陌生感,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D.意象叠加和形式的通变,是诗文转折入妙之道,会给人一种新鲜感。

【2】下列对激活传统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激活传统需要价值观念创新,宏开思路,与时俱进,吟出时代的新声。

B诗人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激活传统离不开语言创新。

C.表现技巧的改进也是激活传统的内容,中华诗词的魅力与其进步相关。

D.中华诗词从歌行的不断变化,对于激活传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只有吸收时代新元素,激活传统,才能批判继承中华文化的遗产。

B激活传统对中华诗词乃至人类文明进步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C.我们应该承担起激活传统的历史责任,使中华诗词在传承中焕发出时代光彩。

D.文化传统有一个继承、吸收与创新的过程,激活传统,使古代诗词逐步得到完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词语中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妒(xiàn) 恨(jí) 稽(huì) 见不鲜(shuò)

B.颦(cù) (jiù) (jiā) 为人知(xiǎn)

C.无垠(yíng) 夜(áo) 望(liào) 而至(cù)

D.桃(hāi) 谈(shē) 快(jǐn) 剪掠(yuā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旦暮渡易水 兵:军队

终已不 顾:回头

群臣 怪:奇怪

而匕首见 穷:穷尽

,取道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秦王惊,自而起 引:拉

秦之将军,可谓深矣 遇:对待

八创 被:表被动

A.①②③⑧ B.②④⑤⑦

C.③④⑤⑧ D.①④⑥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语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不知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B.秦伯说,与郑人盟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持千金之资币物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共其乏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按序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部分,任选5句。

诗人笔下的气象万千。它是王勃眼里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寥廓多姿,是杜甫笔下玉露凋伤枫树林,_________________的沉雄富丽,是苏轼文中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的浩渺烟波。它有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超拔豪放,有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的绵绵愁绪,有辛弃疾___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的慷慨悲情,更有毛泽东中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的勃勃生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