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同国家出生率、死亡率统计图(图中1~12代表国家),回答题。
1.图中呈现“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特点的一组国家是( )
A.1、2、3 B.4、5、8
C.7、9、10 D.6、11、12
2.下图中a、b、c分别表示一个0~15岁、15~65岁,>65岁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来将面临巨大人口压力的是③
B.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可能是①
C.未来将面临劳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重等问题的是③
D.目前,外来文化对本地文化影响最大的可能是③
1.A
2.A
【解析】
试题分析:
1.直接根据图示可读出各地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且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计算。故1、2、3三个国家的人口三率特征符合“低-低-低”特征。
2.三轴坐标读图需根据每条坐标轴的原点位置,确定相应的纵坐标,以与纵坐标平行的原则读数。根据a、b、c分别表示一个0~15岁、15~65岁,>65岁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则0—15岁人口比重最大的为③国家,故反映其人口增长快,未来的人口压力巨大,A项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则0—15岁人口比重高,故判断为③,B项错误;未来面临劳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重的是老年人口比重最高的①,C项错误;目前,外来文化对本地文化影响最大的应为人口大量迁入的,即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老龄化最严重的①,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根据人口的年龄结构判断人口增长特征、经济发展状况和带来的社会问题等内容。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题型:0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为“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人口增长的不同阶段。读图完成各题。
2009年某市人口出生率为9.63‰,死亡率为7.56‰。目前,该市人口增长所处阶段是
A.① B. ② C. ③ D.④
下列事件或现象在人口增长模式③阶段更经常出现的是
A.孩子们有多个亲兄弟姐妹
B.举办金婚庆祝活动的夫妇很多
C.越来越多的人迁移到大城市生活
D.一个母亲的第六个孩1死于伤寒
人口增长模式处在第④阶段的一类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A.人口增长过快 B.人口老龄化 C.人口性别比不平衡 D.严重的就业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江苏省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1为“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人口增长的不同阶段。读图完成1~3题。
1.2009年某市人口出生率为9.63‰,死亡率为7.56‰。目前该市人口增长所处阶段是
A.Ⅰ B. Ⅱ C. Ⅲ D.Ⅳ
2.下列事件或现象在人口增长模式 Ⅲ阶段更经常出现的是
A.孩子们有多个亲兄弟姐妹
B.举办金婚庆祝活动的夫妇很多
C.越来越多的人迁移到大城市生活
D.一个母亲的第六个孩子死于伤寒
3.人口增长模式处在第Ⅳ阶段的一类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A.人口增长过快 B.人口老龄化 C.人口性别比不平衡 D.严重的就业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届江苏省高二学业水平测试考前练习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人口增长的不同阶段。读图完成各题。
1.2009年某市人口出生率为9.63‰,死亡率为7.56‰。目前,该市人口增长所处阶段是
A.① B. ② C. ③ D.④
2.下列事件或现象在人口增长模式③阶段更经常出现的是
A.孩子们有多个亲兄弟姐妹
B.举办金婚庆祝活动的夫妇很多
C.越来越多的人迁移到大城市生活
D.一个母亲的第六个孩1死于伤寒
3.人口增长模式处在第④阶段的一类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A.人口增长过快 B.人口老龄化 C.人口性别比不平衡 D.严重的就业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1为“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人口增长的不同阶段。读图完成1~3题。
1.2009年某市人口出生率为9.63‰,死亡率为7.56‰。目前该市人口增长所处阶段是
A.Ⅰ B. Ⅱ C. Ⅲ D.Ⅳ
2.下列事件或现象在人口增长模式 Ⅲ阶段更经常出现的是
A.孩子们有多个亲兄弟姐妹
B.举办金婚庆祝活动的夫妇很多
C.越来越多的人迁移到大城市生活
D.一个母亲的第六个孩子死于伤寒
3.人口增长模式处在第Ⅳ阶段的一类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A.人口增长过快 B.人口老龄化 C.人口性别比不平衡 D.严重的就业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