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所给“二分二至日地球位置”图,完成题目要求。
(1)乙节气时太阳直射在______纬线上, 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
(2)丁节气时的名称是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
(3)代表北半球夏半年的是
A.甲→乙→丙 B.丙→丁→甲 C.乙→丙→丁 D.丁→甲→乙
(4)表示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的是:
A.甲→乙→丙 B.丙→丁→甲 C.乙→丙→丁 D.丁→甲→乙
(5) 当地球位于乙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B.哈尔滨的昼长大于广州的昼长
B.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夜
D.印度半岛上盛行东北季风
(6) 当地球运行在丙-丁时间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
B.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增大
C.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D.我国北方地区进入春旱期
(7)在图中标出近日点及地球公转方向。
(1)(2分)23°26′N(或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2)(2分)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1分) A
(4)(1分)D
(5)(1分)B
(6)(1分)B
(7)(2分)画图略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公转。(1)根据图示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乙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则北半球昼长夜短。(2)图示丁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而此时的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3)北半球夏半年是指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的春分到秋分。(4)从冬至日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始终向北移。(5)乙位置表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为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夏季,南亚盛行西南季风;故选B项。(6)从丙到丁表示从秋分到冬至日,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故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不断扩大。(7)近日点位于冬至日过后几天,而公转方向呈自西向东。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云南省开远四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题型:069
下读为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地球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地球处在B点附近时,公转速度较_________(快或慢),北半球是_________季节。
(3)地球从D运行到C点时,昆明的昼夜变化状况是_________。
(4)当地球运行到D位置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
(5)地球由B向A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选择填空)
A.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B.北京白昼越来越短
C.北京白昼越来越长
D.北极圈内晨昏线由极圈向极点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图1“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和图2“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回答1 ~2题。
.如图1所示,北京时间为( )
A.12月22日12时 B.12月22日24时
C.3月21日6时 D.6月22日0时
.如上图,此时,全球与A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面积( )
A.等于1/2 B.等于1/3
C.小于1/2 D.大于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新疆农七师高级中学高一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读所给“二分二至日地球位置”图,完成题目要求。
(1)乙节气时太阳直射在______纬线上, 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
(2)丁节气时的名称是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
(3)代表北半球夏半年的是
A.甲→乙→丙 B.丙→丁→甲 C.乙→丙→丁 D.丁→甲→乙
(4)表示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的是:
A.甲→乙→丙 B.丙→丁→甲 C.乙→丙→丁 D.丁→甲→乙
(5) 当地球位于乙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B.哈尔滨的昼长大于广州的昼长
B.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夜
D.印度半岛上盛行东北季风
(6) 当地球运行在丙-丁时间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
B.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增大
C.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D.我国北方地区进入春旱期
(7)在图中标出近日点及地球公转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15为“地球某日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图16为“二分二至日地球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 。
(2)该日,C点昼长为 小时,昼夜交替周期为 小时。
(3)若图15所示日期过后,南京地区昼渐长,则其表示的节气是 ;对应于图16中的 。
(4)当地球位于甲位置时,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