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南水北调中线沿途地区1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F、H两地气温比两侧地区高的自然原因是_____ (2分)
(2)图中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和北京两地的平均温差约为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3分)
(3)京津地区急需调水,分析其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4分)
(4)分析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1)河谷地形 (2分,写地形1分)
(2)8 (1分)纬度差异 (2分)
(3)降水量少,径流量小;人口稠密,人均水资源量少;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4分) 
(4)光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4分)
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第(1)题,由图中所给出的经纬度位置与河流形状,可以判断F、H两地为汾河谷地低地或者背风坡地带,两地受冬季风影响小于两侧,所以平均气温高于两侧。第(2)题,丹江口水库出口所在地,温度在0℃以上,北京市所在地1月份平均气温稍微高出-8℃,两地温差在8℃以上,主要是因为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纬度差异所决定的。第(3)题,京津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该地区工业发达,人口众多,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城市公共用水等需求量大;本区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农业发达,农业用水量大,本区年降水在800毫米以下,降水量不足,河流径流量小。第(4)题,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角度分析,注意与华北平原的实际结合。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图3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产业转移方向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态环境的地区差异
B.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
C.人口密度的地区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小题2:关于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转移将导致该产业生产成本升高
B.促进迁入地和迁出地产业结构的优化
C.发达区域迁出产业的主体是资源密集型产业
D.产业的区位选择完全受劳动力成本因素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甲、乙、丙、丁表示我国四个地区优势产业形成要素构成图,回答问题。

小题1:这四个地区的优势产业依次是(  )
A.电子信息工业、羊毛衫加工业、旅游业、水产品加工业
B.羊毛衫加工业、旅游业、电子信息工业、水产品加工业
C.旅游业、水产品加工业、电子信息工业、羊毛衫加工业
D.电子信息工业、旅游业、水产品加工业、羊毛衫加工业
小题2:图乙表示的产业,在湖南湘潭发展的主要优势是(  )    
A.独特的自然景观B.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C.发达的现代通讯网络D.交通便利且附近经济发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图10为“某跨国公司对部分国家使用该公司产品的普及率所做的调查统计图”,经过调查决定在中国北京投资建厂。回答问题。

小题1:生产该产品的工厂可能是
A.自行车厂B.汽车制造厂C.彩色电视机厂D.手表厂
小题2:选择在中国北京建厂的原因是
①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  ②水源、动力充足  ③劳动力价廉质优   ④市场前景广阔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的沿海企业不断向内地迁移。回答问题。
小题1:沿海地区向内地转移的产业多是
A.劳动和资源密集型B.劳动和技术密集型
C.资源和资金密集型D.技术和资金密集型
小题2:这种产业转移给内地省区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A.增加了就业困难B.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
C.减少了财政收入D.加重了当地的环境污染
小题3: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发展的低级阶段,工业对环境的破坏很大
B.重化工业阶段,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C.高科技产业阶段,产业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趋于增大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有利于欠发达地区环境的改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1)举例说明处于A阶段的产业有         (1分),举例说明处于D阶段的产业有         (1分)
(2)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部分产业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这些产业多位于产品周期中的         阶段(1分)发生这种产业转移的原因是                             (1分)
(3)简述产业转移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区域发展分别有什么影响?(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示意1978-2007年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城市化水平,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1978~2007年,该省
A.第一产业产值呈下降趋势B.第二产业产值呈上升趋势
C.第三产业产值基本不变D.产业结构变化不大
小题2:1990年前和1990年后推进该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分别是
A.第二产业第二产业B.第三产业第三产业
C.第二产业第三产业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
A.甘肃省B.江苏省 C.贵州省 D.海南省
小题2: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  )
A.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B.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关于西电东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青海输出的主要是火电,主要输送到上海
②内蒙古输出的是火电,主要输送到北京、天津
③四川输出的主要是水电,主要输送到珠江三角洲地区
④云南输出的主要是水电,主要输送到广东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