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 洪水期持续放水 B. 枯水期持续放水
C. 洪水期集中放水 D. 枯水期集中放水
【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 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 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答案】
【1】A
【2】D
【3】C
【解析】
【1】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故A正确。
【2】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故排除A、C选项。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因此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D 正确,B错误。
【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故C正确。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的排放。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 ②降低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
③减少森林面积 ④提高单位GDP能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其值越高,地区产业集聚水平就越高。一般来说,当区位熵大于1时,该地区的某项经济指标在全国有优势;当区位熵小于1时,则处于劣势。下表为我国某地形区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区位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农产品 | 产量(万吨) | 区位熵 |
小麦 | 5 959.3 | 2.41 |
玉米 | 4 202.6 | 1.19 |
稻谷 | 841.1 | 0.18 |
棉花 | 233.5 | 4.22 |
【1】该地形区是( )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四川盆地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2】与塔里木盆地相比,该地形区发展棉花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 秋季少雨,有利于采摘 B. 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近
C.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 质量较好,市场需求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农业生产、聚落景观和人类活动等方面也呈现出差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农业生产耕作制度,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变为一年一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降水 C. 热量 D. 土壤
【2】我国北方民居特别重视坐北朝南的方位,其主要原因是( )
A. 受帝王思想的影响 B. 可以节省建筑成本
C. 可以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照 D. 能够减少雨水对房屋的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次考试过后,上高三的小敏难得轻松的休息一天。早上起来,小明在QQ群里晒刚拍摄的上高日出的照片,马上看到了新余(上高的西南)的一位好友说:好巧呀,我也正在外面拍日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的信息,小敏的这次考试应该是( )
A. 高三8月摸底考试 B. 高三12月月考 C. 高三4月月考 D. 高三5月月考
【2】小敏拍摄日出时,镜头应该是对着( )
A. 正东方向 B. 东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正北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浙江在线新闻网站“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式启动。“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生产地域面积包括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周边的168平方千米产地。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对“西湖龙井的地理标志保护生产地域面积为168平方千米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B. 西湖龙井茶产地内部有一定的连续性
C. 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优势、特色
D. 西湖龙井茶产地与其他茶叶产区有差异性
【2】快速地估计2012年西湖春茶的产量,应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RS B. RS+GPS C. RS+GIS D. GIS+GP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中下游平原誉称“鱼米之乡”,但汉代“或火耕而水耨,或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落后。古代不利开发的自然条件是( )。
①水系分隔
②土质黏重
③气候潮湿
④交通落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东北平原取代长江三角洲平原成为全国的“粮仓”,原因是( )。
A. 人少地多,沃野千里 B. 水网密集,河湖众多
C. 人多地少,精耕细作 D. 地球变暖,热量充足
【3】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宝钢取代东北地区的鞍钢成为全国的“钢都”,原因是( )。
A. 大型铁矿的发现和开发 B. 高质廉价的劳动力充足
C. 便利的海陆交通条件 D. 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上海临港产业区位于上海东南角,地处长江口和杭州湾的交汇处。2018年7月10日,美国特斯拉与上海市临港集团签署了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将独资在临港地区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超级工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特斯拉纯电动车项目选择落户上海,最主要是因为上海
A. 有最完备的新能源车供应链 B. 方便能源输入和产品输出
C. 能满足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 D. 政府新能源政策全力支持
【2】该项目落户上海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①有利于将上海打造成为高端制造业中心
②促进新能源产业在临港地区集聚
③促进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升级
④利于优化上海的空气质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现在高 粱已为玉米所取代)”。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 )
①土地资源优势 ②森林资源优势 ③矿产资源优势 ④地理区位优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数量上的优势是( )
①耕地总面积、人均面积、每一农业劳动力所担负的耕地都较多
②宜农荒地全国 最多,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较大
③主要为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
④耕地平坦、 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3】东北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上的显著特征是( )
①耕地面积广大 ②宜农荒地最多 ③土壤肥沃 ④黑土广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