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数不尽的萤火虫

中国有悠久的萤火虫文化。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萤火虫就成为先民的关注对象,诗中町畽鹿场,熠耀宵行就是描述萤火虫的。古代诗人常借萤火虫抒情达意,唐代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便是千古绝唱。囊萤夜读的故事家喻户晓,也曾激励过无数学子发奋努力。

现代人是不再需要囊萤来夜读了。到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出荧光灯。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他的光会伴生热量的损耗,是目前已知唯一已知没有热损耗的光源,因此也叫冷光源。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

最近,研究人员在研究萤火虫发光器时,还意外发现了一种锯齿状排列的鳞片,它可以提高发光器的亮度。科学家将其应用在二极管(LED)的设计中,制作出模仿萤火虫发光器天然结构的LED覆盖层,可使其效率提高50%以上。这种新颖设计可能会在几年内应用在LED生产中。

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测基因表达。人们不但利用萤火虫的基因检测癌细胞,还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较快地培育出新的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

萤火虫还是血吸虫病的防疫助手。水生血吸虫的幼虫吃包括钉螺在内的螺类,而钉螺正是血吸虫的唯一宿主。萤火虫体内的腺苷磷酸,可作为一种优异的检测剂来检测水的污染程度。萤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

遗憾的是,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除了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天敌。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工业污染和城市扩张,致使萤火虫幼虫的生存率直线下降。

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以吸引异性并交尾。然而城市的亮光干扰了它们的闪光交流,当萤火虫感知到外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光、飞行、求偶,最终导致种群减少甚至灭绝。去年夏季一些城市刮起萤火虫展览热,千里迢迢从外省引入萤火虫,然后在公园放飞。但萤火虫的很多种类年复一年地在同一栖息地聚集、交配,即使栖息地遭到破坏,也不会迁往别处。萤火虫成虫的唯一使命就是繁殖,寿命很短,长的也就十几天。萤火虫本就不适合长途迁徙,目的地栖息环境又不太合适,它几乎活不了几天,繁殖就更是不可能了。不少专家为此呼吁:与其引进萤火虫,不如改善自然环境。

那些曾在林间泽畔熠耀宵行的萤火虫,如今已与我们渐行渐远,靠人工引进不能来它们的回归。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因而要靠自然来解决。而且,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如果做到这一点,引来的肯定不只萤火虫。萤火虫如是,熊猫如是,白鹳也如是……总之,我们应多想想如何对自然更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

(摘编自《新华文摘》2014年第13期)

【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而发明的荧光灯,在减少热损耗方面成效显著,但发光率不如萤火虫。

B.科学家模仿萤火虫发光器的天然结构,用以制作LED覆盖层,这种设计在应用中起到节能的作用。

C.人们选择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将其运用于癌细胞检测、玉米新品系的培育和水质监测。

D.引进萤火虫的做法不合乎自然规律,因为长途迁徙影响其正常繁殖,异地放飞又改变其栖息环境。

E.对一个物种的保护必将使其他物种获益,因而做好了萤火虫的保护工作,引来的肯定不只萤火虫。

2为保护萤火虫,我们要注意萤火虫的哪些习性?请简述。

3请根据文本,分析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这句话的含意。

【答案】

【1】C E

【2】萤火虫对栖息地生态环境有较高要求。多不喜迁徙。求偶时以闪光信号吸引异性。对外界亮光反应敏感。 (意思对即可。)

【3】萤火虫也是文化的:有助于人类对血吸虫病的防疫;能启迪人类的科学发明;还是我们民族审美情感的寄托。②“归根结底是自然的:萤火虫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对它的保护要遵从大自然的规律。(意思对即可。)

【解析】

【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选项C对应的原文萤火虫体内的腺苷磷酸,可作为一种优异的检测剂来检测水的污染程度,选项为人们选择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将其运用于水质监测,把腺苷磷酸换为虫荧光素酶,张冠李戴;选项E对用的原文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如果做到这一点,引来的肯定不只萤火虫。是说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引来的肯定不只萤火虫,选项为做好了萤火虫的保护工作,引来的肯定不只萤火虫,偷换概念。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文意的题目,难度不大,但有一定的迷惑性,尤其是两个错误的选项,选取的设置错误方式都比较隐含,需要仔细的对读原文和答案之间的区别,有一定的技巧性。文段性质看属于科普类文章,答题时可以借鉴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方法技巧。

【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这是一道局部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找准区位,文章的前半部分主要说明的是萤火虫在现实中的应用,后部分主要是萤火虫的习性介绍,那保护就要通过习性方面的特征来保护,然后在最后三段中选取关键的语句作答即可,主要为对栖息地生态环境有较高要求”“不喜迁徙”“求偶时以闪光信号吸引异性”“对外界亮光反应敏感等。

这是一道典型的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题目,难度不大,考核的主要是信息筛选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有一定的区分度。采用的方式是简答题的形式,答题的要点是找准区位,选取关键词语,然后进行整合,注意分条作答。

【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这是一道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题目,句子在文章的结尾,注意结合文中的总体内容作答,首先答出文化的含义,然后答出自然的含义,前者集中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后者集中在文章后半部分,最后要答出句子中隐含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对它的保护要遵从大自然的规律。

这是一道比较命制比较巧妙的题目,表面看考核的是句子含义,实际上是考核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有一定的隐蔽性,体现出命题者的匠心。句子含义的题目,一定注意句子的位置和类型,文章的开头、结尾,不同的句子有不同的功能,句子类型不同,意义也会不同,此句为主旨句,应该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提示完成句子

1 Everyone __________ (渴望)success, but not every-one desires to get rich.

2 The result of his test seemed to __________ (满意)

3 __________ (惊动)the noise, the birds flew away.

4 He __________ (赢得同情)of passersby by describing his miserable childhood.

5 When returning to his hometown, he was shown around the city __________ (被陪同)his old classmates.

6 He heard a voice behind him but when he __________ (转身),he saw nobody.

7 The government __________ (宣战)the drug dealers.

8 You shouldn't __________ ( Andy 个人待着)in the mountains it was very dangerous.

9 They opened a single store in Europe __________ (检验)the market.

10 Those parents were __________ (赞成)the chang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人庙门,西面而立;将人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如此则士众必尽死力。

将己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行。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君于后。是故智者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武王曰:善哉!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闻金声而怒,闻鼓声而喜,为之奈何?太公曰:将有三胜。武王曰:敢问其

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节选自汉墓竹简校本《六韬》,天津古籍出版社,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既受命斧钺之威 专:独掌

B敢为其 目:条目

C军皆定,将乃就舍 次:次序

D白刃始 合:交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见其虚 /置杯焉

B 是故智者之谋 /且君尝晋君赐

C 无以知士卒寒暑 /蚓无爪牙

D 炊者皆熟,将就食/项伯夜弛之沛公军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B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C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D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王任命将军时,应该在太庙亲执象征兵权的钺和斧,郑重地授给将军,赋予他处理一切军务的权力。

B将军接受任命后,将再次请求君王给予充分信任,并标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

策、勇士英勇战斗。

C如果将军能做到三礼,那么无论攻城时还是野战时,士兵们都会奋勇争先,只想

冲锋,不愿后退。

D本文通过武王与太公问答,阐明了君王的立将之道和将军的领军之策,充分体现了太

公高超的军事智慧。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The fridge is __________ for one year. It means that the company that makes it promises to repair or replace it if it breaks down within a year.

A. satisfied

B. guaranteed

C. recognized

D. prove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山西省八校2017届高三联合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自然作为其自身以自身为本位,与人无关。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价值物。一方面,它是人的对象,相对于实在的人,它外在于人。但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价值创造时,就不是人的对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的另一体,在这个意义上,环境与人不可分。自然当其作为人的价值物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资源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但是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就可能造成整个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或某些资源的枯竭。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成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家,不只是物质性的概念,还是精神性的概念。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感主要表现为环境对人的亲和性、生活性和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归属感。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主张,但宜居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中,只是基础,重在环境保护。而利居仍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而且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亲缘性,说明环境与人共生的关系。情感性,说明环境与人的内在心理的关系。文化性,说明乐居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意味,浓缩提炼了人类文明的精华,真正体现了家园感。

家园感的实现离不开对环境进行建设。环境建设有两种指导理念:一是功利的原则,二是审美的原则。两个原则必须是统一的,且应以审美原则为主导,也就是说可以将工程建设转为景观建设,让工程既有利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又有利于人类的审美。此外,家园感的实现也离不开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一是需要科学技术,二是需要理念。在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理念中,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有积极意义。这里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的保护,而且高于的保护。比如,城市中的湖水被污染了,按的保护,主要在治理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它的生态平衡;而按审美的保护原则,不仅要治理污染,还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如湖岸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

环境作为人的家园,既是空间的,也是历史的。我们应该适度开发自然资源,高度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并努力建造乐居的环境。(摘编自陈望衡《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

【1】下列有关环境资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环境的自然与作为资源的自然都是人的价值物,参与到人的价值创造中。但二者又有所不同。

B.自然作为环境,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家园。这种情况下,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C.资源外延小于环境,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只有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才能使人与自然不再对立。

D.自然作为资源,可以满足人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是人掠夺的对象,而不加限制地掠夺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下列对原文第二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的功能是居住。人类对家的居住功能的追求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宜居、利居、乐居,其中宜居是基础。

B.利居,仍然把环境作为利用的对象,即重视自然作为资源的价值,忽略自然作为环境的价值。

C.乐居既要体现人与环境的共生关系,又要满足居住者对环境的情感认同,还要体现深厚的文化感,三者缺一不可。

D.环境对人的亲和性与人对环境的依恋感是家园感的表现。乐居满足了人在环境方面的全面需要,因而乐居是环境建设的最高目标。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资源的枯竭会危及人的生存,所以人类要高度重视保护自然环境。但与此同时,适度开发自然资源的工作也不能停。

B.湖岸植树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保护环境的做法,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空间,而且也让家园感具有了持续性。

C.环境建设的指导原则应强调功利与审美的统一。例如,可以将工程建设转成景观建设,也就是将审美理念融入工程规划中。

D.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中的构成是丰富的,它高于科学的的保护,因而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单句改错

1 I have received a letter from a friend invited me to go and work in a company in New Yor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I want to set up a company which is in charge of 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He spend his first ten years in the American south-land where he attended schoo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He learned to play piano and quickly became an expert on i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As a child he was taught see the water as something dangerou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The drinking water in the village is heavily polluted by the chemical works nearby. And __________ with fresh and clean water, the locals appeal to the media.

A. supplied

B. to be supplied

C. supplying

D. being supplie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An interesting suggestion for measuring the atmosphere around the Mars has been put _______.

out

forward

on

dow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An underwater robot that can hear the calls of whales, and to help ships to avoid them, has just been successfully tested in the Bahamas.

The scheme relies on a fish-shaped glider that moves freely through the ocean. It can dive down as far as 200 meters below the surface and direct itself by shifting a weight from fore to aft. A microphone attached to the bottom of the glider can pick up calls from all whales, including the high frequency call of the beaked whale, which until now has been difficult to detect. The glider returns periodically to the surface to radio its data back to base, or if that's too far away, it can call a satellite phone and send its information anywhere in the world.

"We are entering a new era of underwater sensing' says Jim Theriault of Defen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nada, in Dartmouth, Nova Scotia who ran the trial. "We can put a glider in the Bahamas and monitor it in Nova Scotia.

The hope is that naval or other ocean-going operations that use sonar (声呐)will be able to more easily track where whales are, and so avoid using their noisy equipment when they are close by. There is circumstantial evidence that sonar can upset whales and a number of strandings (搁浅)have been seen shortly after naval sonar operations. “We're trying to lower the potential risk by knowing the animals are there says Theriault.

1 The shape of the underwater robot is like __________

A. a man

. a fish

C. a snake

D. a turtle

2 The underwater robot is built to __________.

A. help whales move to the Bahamas

B. help whales give birth to their young

C. help ships avoid whales

D. help humans kill more whales

3 To radio its data back to base, the robot has to __________

A. dive down as far as 200 meters below the surface

B. stay deep in the water

C. call a satellite phone

D. come to the surface periodically

4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is __________ ”.

A. Whales are in danger

B. Whales are difficult to find

C. Robot built to kill whales

D. Robot built to spy on whales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FALSE?

A. Whales can be disturbed by naval sonar operations.

B. Whales can be disturbed by noisy equipment.

C. Whales can be disturbed by noisy ocean-going operations.

D. Whales' strandings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naval sonar operation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