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 B. C. D.

2去年春节期间,我国人口流动出现“反向流”现象,即部分父母前往大城市与子女团聚,影响我国这一人口流动现象的因素是( )

A. B. C. D.

【答案】

1C

2D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

1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政府有计划地组织移民支援边疆建设和建设新的工业基地,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人口迁移的数量较少,主要原因是政策的限制。选择C

2去年春节期间,我国人口流动出现“反向流”现象,即部分父母前往大城市与子女团聚,影响我国这一人口流动现象的因素是家庭因素,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新西兰对外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原因。

(2)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

(3)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

(4)新西兰多火山地震,分析其成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2015年初,俄罗斯政府计划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2016年6月1日,俄罗斯《远东1公顷土地法》正式生效,将吸引俄罗斯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向远东地区迁移。下图表示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资料。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002—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 )

A. 出生率提高B. 就业率提高

C. 迁出率下降D. 就业人口减少

22016年6月1日后,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和主要目的分别是( )

A. 经济矿产开发B. 环境生态保护

C. 政策国土开发D. 军事加强国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及其引发的“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议题。假设各国政府的政策从2009年年中起开始不变,世界对一次能源的需求如下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是煤炭、石油和生物质能中的某一个,则甲为,乙为,丙为。按使用状况分类,丁属于

(2)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的能源结构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3)从图中可以看出,2050年后,太阳能成为一次能源中的主力,试分析其优缺点。

(4)如果在我国开发太阳能资源,则优先选择在( )

A.西北地区 B.四川盆地 C.海南岛 D.华北平原

(5)简述上题中该地发展太阳能的优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A. 盛行西风受到地形抬升 B. 受沿岸寒流影响

C. 西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 东南信风带来丰沛水汽

2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 风力堆积 B. 风力侵蚀 C. 流水侵蚀 D. 流水堆积

3下列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A. 机械化水平高 B. 粗放经营,商品率低

C. 生产规模大 D. 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年份世界城市化水平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由图可知乙国的城市化水平较高,其原因是(  )

A. 经济发展水平高B. 机械化水平高C. 社会福利制度好D. 历史悠久

2下列现象与甲国的城市化进程特点不相符的是(  )

A. 城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B.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C. 许多大城市中心区域人口呈减少趋势D. 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枸杞为沙生灌木,喜冷凉气候,根系发达,耐寒抗旱能力强。图中A地枸杞果实大,肉厚,较甜,是 “药食两用”佳品。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示区域主要地形特征。

(2)说明A地枸杞品质优良的气候原因。

(3)你认为图示区域是否应该大力发展枸杞种植,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新中国人口的自然变动图”,回答下列小题。

11950~200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年份的增长率约为(  )

A. 33‰B. 43‰C. 25‰D. 15‰

2根据图上曲线延伸的变化分析,未来10~20年内将出现的情况是(  )

A. 人口总量稳定B. 人口老龄化加速

C. 人口总量逐渐减少D. 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7‰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