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如大气中存在过量的由燃烧产生的SO2和NO2则大气降水的pH值低于5.6以下,称为酸雨。
酸雨属于二次污染物,其环境影响是区域性的。目前在世界范围已形成几大酸雨区,我国西南地区酸雨污染严重,频率高,单场雨pH值最低曾达3.35(重庆)和3.41(贵阳),并已蔓延到广东、广西等省。
(1)我国酸雨的属于 型酸雨,该酸雨的成因是 。
(2)北方有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为何南方酸雨重于北方?
(3)简要说明酸雨对于环境的影响?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架飞机从甲地(60°N,100°W)起飞,沿最短航线匀速飞行8小时抵达乙地(60°N,80°E)。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A. 一直不变 B. 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C. 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D. 先向北后向南
【2】
A. 8小时 B. 12小时 C. 16小时 D. 20小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于世界前列。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洲。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完成下列各题。
(1)一般而言,影响柑橘果酱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料地
B.消费市场
C.劳动力价格
D.交通运输
(2)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利用廉价劳动
D.方便产品运输
(3)据材料推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出现在( )
A.原料生产环节
B.加工环节
C.运输环节
D.销售环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计划组织联合发表的《2000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资源将会在2075年前被消耗光。该报告还根据每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计算出各国“生态脚印”大小,即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据此回答下列题目。
(1)这段材料表明地球上的资源具有的特点是( )。
A.数量上的有限性
B.潜力的无限性
C.分布的不均衡性和规律性
D.资源的紧密联系性
(2)“生态脚印”说明( )
A.发展经济不可避免的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B.人们对环境规律的认识具有一定局限性
C.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在不断扩大
D.环境容量(承载量)是有限的
(3)阿联酋等一些波斯湾国家“生态脚印”较大,主要是因为( )
A.发展速度快
B.资源消费量大
C.环境承载量大
D.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不协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几内亚比绍政府曾经和美国及西欧几个国家的废物公司秘密签订一项合同,合同规定:几内亚比绍政府在今后5年内要接受该财团l5吨有毒废物,获得6亿美元现钞,后因舆论压力而取消。据此回答下列题目。
(1)污染物转移的实质是( )
A.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
B.资源短缺
C.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D.任意排放废弃物
(2)有关污染物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会带来危害,因几内亚比绍属热带气候,环境自净能力强
B.几内亚比绍地广人稀,少量的污染不会引起环境问题
C.获得巨额的经济赔偿促进几内亚比绍国的经济发展
D.倾倒的污染物会给几内亚比绍国带来环境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为我国10月16日四城市的实测气温数据,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城市 | 纬度 | 海拔(m) | 最高气温(℃) | 最低气温(℃) | 天气 |
北京 | 39.8°N | 54 | 18 | 3 | 晴 |
杭州 | 30.2°N | 40 | 17 | 11 | 多云 |
海口 | 20.0°N | 14 | 27 | 23 | 雨 |
拉萨 | 29.7°N | 3649 | 19 | 6 | 多云 |
【1】最低气温拉萨比杭州低,主要原因是拉萨
A.纬度低 B.大气削弱作用强 C.大气保温作用弱 D.大气反射作用弱
【2】北京比海口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大,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 B.白昼短 C.大气吸收能力强 D.天气晴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环境和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据此回答以下小题。
(1)关于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是( )
A.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恢复被砍伐林区原有的生态环境
B.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人工措施无法恢复其原貌
C.人类活动不能改变干洁空气的成分
D.人类进行任何生产和生活活动都会对环境造成伤害
(2)关于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
B.水土流失和酸雨危害在许多国家都存在,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C.天然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湖泊水量大故自净能力强
D.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质是含有氮、磷的化合物
(3)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环境产生破坏是( )
A.大型港口的建设
B.人类社会早期的渔猎活动
C.在大沼泽地建立国家公园.挖渠排水
D.在湖泊中网箱养鱼,投放饵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据此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
A.都是平原地区
B.都位于入海口处
C.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D.土壤都比较肥沃
(2)有关这两个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属于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
B.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C.长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以一年三熟为主,松嫩平原则一年两熟
D.长江三角洲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南方因长时间、大范围的强降水,造成多个省份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为能有效地监测和预报洪涝灾害,为政府救灾决策提供依据,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①遥感 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