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材料:图Ⅰ中N地(320 30' S, 700 07' W)海拨为2990米,被誉为“南美第一滑雪胜地”;甲国是一个世界矿产出口大国;该国修建了多条东水西调工程,拥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调水工程。

(1)简析图Ⅰ中N地成为 “南美第一滑雪胜地”的自然条件。

(2)图Ⅲ中甲国A、B两地降水差异显著,请分析其形成原因。

(3)根据图Ⅰ和图Ⅱ信息和所学知识评价甲国矿产资源开发的条件。

(4)分析甲国修建多条东水西调工程的主要原因;说明这些调水工程对调入区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1)成因:冬季,西风从太平洋带来丰沛的水汽,且受山地抬升,降雪丰富;海拨高,气温较低,积雪期长;地形以山地为主,起伏较大,适宜滑雪。

(2)A地降水明显少于B地。A地位于东南信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稀少;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起到降温减湿作用,加剧了干旱程度。B地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地势西高东低,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沿平原深入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3)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距西部沿海港口较近,海运便利;国际市场广大;矿产多分布在山区,矿产资源位于地震带,地质复杂,开采成本高。

(4)主要原因:水资源分布不均,东多西少;西部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耗水量大。影响:东水西调能缓解西部水资源紧张状况,有利于西部社会的稳定,为西部经济(工矿企业和农业)发展提供了水资源保障。改善西部生态环境。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成因及资源开发。滑雪胜地的成因可从降雪量大、积雪时间长、地形适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N地所处地理位置、地形及其大气环流状况进行分析。降水差异的成因可从大气环流、地形、海洋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AB两地位置及大气环流差异、地形进行比较。评价矿产资源开发的条件从资源的储量、存储条件、市场、交通及技术力量等方面进行分析,要从利和弊两方面评价水资源的调配工程的建设与其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需求差异有关;甲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东多西少;西部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耗水量大。调水工程对调入区发展的有利影响从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说明

(1)滑雪胜地的成因可从降雪量大、积雪时间长、地形适宜等方面进行分析;N地地处南美洲西部安第斯山区,纬度30-40间冬季,西风从太平洋带来丰沛的水汽,且受山地抬升,降雪丰富;海拨高,气温较低,积雪期长;地形以山地为主,起伏较大,适宜滑雪。

(2)降水差异的成因可从大气环流、地形、海洋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图示A地降水明显少于B地。A地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是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稀少;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起到降温减湿作用,加剧了干旱程度B地靠近赤道,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天气降水较多B在山地东侧,该地地势西高东低,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沿平原深入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3)评价矿产资源开发的条件从资源的储量、存储条件、市场、交通及技术力量等方面进行分析,要从利和弊两方面评价;利的方面:甲国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距西部沿海港口较近,海运便利,便于出口;国际市场广大;弊的方面是矿产多分布在山区,矿产资源位于地震带,地质复杂,开采成本高、开发难度大

(4)水资源的调配工程的建设与其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需求差异有关;甲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东多西少;西部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耗水量大。

调水工程对调入区发展的有利影响从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说明:东水西调能缓解西部水资源紧张状况有利于西部社会的稳定,为西部经济(工矿企业和农业)发展提供了水资源保障改善西部生态环境。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特大城市距离市中心4千米范围内城市各功能区占土地面积比例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功能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商业区

B.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及绿化区

C.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D.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2科学地规划城市建设,有利于

A. 合理利用土地,使城市每一寸土地都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B. 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分工与联系

C. 有利于分散城市职能,重点建设某一种功能区

D. 完全摆脱地理环境的影响,建立合理的城市等级体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每相邻两个节气相差一般为15天左右。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我国古人制定“二十四节气”的依据应该是

A. 日、地、月的位置关系

B. 太阳直射点运动规律

C. 我国农业生产活动安排

D. 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

2上图所示的二十四节气中,每条直径上相对的两个节气日最可能出现的是

A. 两节气日期都一定相差180天 B. 两节气日正午太阳高度都相等

C. 太阳视运动轨迹出没方位相同 D. 两节气日的昼夜长短正好相反

3“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之日,黄河流域最接近

A. 清明忙种麦 B. 白露忙割地 C. 小雪地封严 D. 冬至不行船

4小满至芒种期间

A. 我国各地日出东南方 B. 地球公转速度变快

C. 我国各地正午日影朝北 D. 合肥白昼逐渐变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人类健康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图,完下列各题。

1从A阶段到C阶段的演变体现出

A. 婴幼儿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提高

B. 青壮年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下降

C. 总人口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下降

D. 总人口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提高

2引起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死亡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A. 老龄人口比重增大,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

B. 人类医疗水平提高,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

C. 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

D. 流动人口增加,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上海某地区工作日与周末手机进出的数据统计情况。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对该地区手机进出数量统计,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RS ②GPS ③GIS ④数字地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关于该地区人口流动叙述正确的是

A. 14-16点该地区人口数量较稳定

B. 工作日8点前后人口流动量最大

C. 人口流动量周末大于工作日

D. 工作日18点后人口流动量持续减少

3该地区最可能是

A. 中小学集中区 B. 大型购物中心 C. 迪斯尼景区 D. 中心商务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老少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的重要指标,老少比=(大于等于65岁人口数÷0至14岁人口数)×100%。

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1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

A. B. C. D.

2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下列产业受其影响最小的是(

A. 新闻媒体业B. 快递业C. 家政服务业D. 医疗保健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甲、乙、丙、丁四地一年中昼长的变化幅度表,回答下面小题。

1四地纬度最高的是 (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2甲地的昼长最长可达 (  )

A. 9小时9分 B. 10小时47分

C. 11小时22分 D. 13小时1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目前,中国人口总量约为美国的4.3倍,预计2050年中美两国人口总量分别为14. 17亿、4.03亿。下图是中国和美国适龄劳动人口(15-64岁)数量变化预测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2014年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中国与美国相等 B. 2014年非劳动人口比重中国远大于美国

C. 2050年非劳动人口比重中国比美国大 D. 2050年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中国比美国少

2针对图示适龄劳动人口的变化趋势,当前我国应当

①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③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④引进外籍劳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6省区天然草地面积与理论载畜量散点图”,回答下列各题。

1比较6个省区,可知( )

A. 内蒙古和四川的天然草地面积最广阔 B. 西藏和黑龙江的理论载畜量较大

C. 单位面积天然草地理论载畜量最大的是黑龙江 D. 天然草地面积广的省区理论载畜量高

2若对某省区天然草地面积进行动态监测,最适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RS B. GPS C. GPRS D. GI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