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陕西省地质环境脆弱,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陕西省地势呈南北高、中间低,北部黄土高原、中部平原、盆地,南部秦巴山区,气候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省滑坡灾害发生数量最多,其次为崩塌和泥石流。

(1)简述陕西省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

(2)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分析陕西省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3)近年来,陕西省城镇化进程加快,分析陕西中部和南部地区城镇化对地质灾害发生与灾情严重性的影响。

(4)针对陕西省地质灾害的原因及危害,简述该省在城镇化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答案】(1)从空间看:南多北少;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7 、8 、9 月(夏季)。

(2)自然因素:陕两省地类型多样,北部黄土高原, 黄土土质疏松,沟谷众多、地面破碎;南部山区,地势崎岖,山体不稳定;气候上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易造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各类工程建设日益加强,修建公路,矿山开采,削坡建房等工程频繁,易引发地质灾害。镇化使人口集中,住房集中,一旦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指失巨大。

(4)针对地质灾害的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要运用科学技术,特别是先进的卫星等设备的应用,对灾害风险点加强监测,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手段。及时预报;城镇建设、公路、铁路、房屋建造和矿山开采过程中应加强防护措施加生态建设,减少发生灾害的频次和危害程度;科学地进行城镇建设短划,加强建设中的地质环境评估,避免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进行大型工程建设。针对地质灾的危害:加强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防灾意识和救灾能力;制订相关的法规、政策,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的社会保障体系。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1)分析题干可知,题目要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陕西省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做出解答。

图甲为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图,从图中可看出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属点状地理事物分布,解答时应首先考虑点的分布是否均匀,若不均匀,应指出哪里多,哪里少。读图可知,陕西省地质灾害分布南多北少。

图乙显示陕西省地质灾害时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89月。

2)注意本题要求从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解答。由材料可知,陕西省的主要地质灾害是滑坡,其次为崩塌和泥石流。地势起伏大,具有松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的地区易发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泥石流的发生还需多雨的气候条件,降水多也易加速滑坡、崩塌等灾害的发生。

地形条件:由材料可知,陕西省地类型多样,北部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沟谷众多,地面破碎;南部山区,地势崎岖,山体不稳定。

气候条件:陕西省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易造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分析题干可知,本题解析地质灾害发生与灾情严重性的影响应从人为原因考虑。主要体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破坏植被、掏挖山体等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人口密集、经济总量大,一旦发生灾害,灾情影响严重。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各类工程建设日益加强,修建公路,矿山开采,削坡建房等工程频繁,会破坏植被,掏挖山体易引发地质灾害。镇化使人口集中,住房集中,一旦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巨大。

4)本题应注意题干中的提示信息“针对陕西省地质灾害的原因及危害”,解答时注意从原因及危害两个方面考虑。

针对地质灾害的原因:陕西北部为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南部为秦巴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因此要运用科学技术,对灾害风险点加强监测,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手段,及时预报;陕西煤矿资源丰富,在开矿过程中会破坏植被,同时城市、公交建设也会破坏植被,地表失去植被保护,易引发地质灾害,因此应加强防护措施加生态建设,减少发生灾害的频次和危害程度;城市和公交建设还可能破坏地表结构,引发地质灾害,因此应科学地进行城镇建设规划,加强建设中的地质环境评估,避免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进行大型工程建设。

针对地质灾的危害:首先应注意防患于未然,加强宣传,提升公民的环保意识及防灾意识和救灾能力;其次应制订相关的法规、政策,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的社会保障体系,约束人们的行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如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⑦分别表示(  )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

B.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

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

D.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

2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

C.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②D.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29年,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率领其他部落游牧西迁至水草丰美的伏尔加河流域。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1月17日,土尔扈特首领涯巴锡率领17万族人开始了艰苦而又漫长的东归之路…...5月,为了避免与哈萨克骑兵正面作战,土尔扈特人选择了绕道巴尔喀什湖西部的大沼泽。下图为当时的土尔扈特人迁徒与东归路线示意图。

(1)说明伏尔加河流域吸引土尔厄特人迁入的自然条件。

(2)判断巴尔喀什湖西部多季节性沼泽的出现的季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如图1是中国某区域图,如图2是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图。

(1)图示区域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是 ;从地质构造角度,吐鲁番盆地属于 构造

(2)本区域环境人口容量比华北平原 (填“高”或“低”),制约该地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3)天山同一自然带分布,往往南坡高于北坡,因其南坡是 坡;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天山迎风坡为 (填“北坡”或“南坡”),水汽主要来自 洋。

(4)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 (填地貌类型),请说出其有利的自然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表2 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

煤炭

天然气

优点

开采成本低、储存、运输方便、价格便宜

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

缺点

使用不方便、燃烧效率低、废气、废渣排放量大

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资料:我国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西气东输工程是从塔里木盆地轮南至上海的输气管道(如图所示)。新疆的天然气非常丰富,但经济发展滞后,相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小,天然气得不到充分利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很大(以煤炭为主)。长期以来这里能源资源贫乏,所需能源主要从外区调入。

1)试从调出、调入区资源和经济发展特点,分析说明西气东输的原因______________

2)工程的实施对西部经济发展影响有__________(选择填空)。

A.增加就业机会 B.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

C.改善生态环境 D.减少财政收入

3)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东部和沿线地区环境的影响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都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范畴,研究此类问题应从哪几个方面考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和环境人口容量对实际人口数量的指导意义分别体现了人口容量的 (  )

A. 临界性、警戒性 B. 警戒性、临界性

C. 相对性、限制性 D. 相对性、警戒性

2甲处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  )

A. 人口减少 B. 科技进步 C. 劳动力增加 D. 消费水平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A市某中学(如图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A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北 D. 西南

2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

A. 惊蛰到立夏 B. 立夏到小暑 C. 白露到立冬 D. 立冬到小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丹霞地貌大多在海拔 300-400 m 之间,山体相对高度也大多不超过 200 m。丹霞地貌山块往往四面陡崖,山块之间也因此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沟谷中植被多表现出雨林植被的特征,被称为 “沟谷雨林”。读我国东南部某地丹霞地貌局部区域的植被分布图。

回答下列各题。

1形成“沟谷雨林”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壤水分充足 B. 全年降水量丰富

C. 太阳光照强烈 D. 海拔低,气温高

2图中甲、乙处的植被分别为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高山草甸

B. 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混交林、高山苔原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混交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图,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判断甲、乙、丙地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

(2)分析该地气候对图中湿地形成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