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3+x 3+综合2001最新版新高考一轮复习考点100练地理活页 题型:013
下列关于大气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气中的氧,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B.大气中的氮,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C.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D.臭氧能大量反射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使人类和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3+x 3+综合2001最新版新高考一轮复习考点100练地理活页 题型:022
阅读下文回答:
美国天体物理学家最近宣布,他们首次发现宇宙形成之后存在着原始星际介质气体的直接证据。
霍普金斯大学的阿瑟·戴维森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在星空中找到了距今已有100亿年历史的极小量氦气,并据此推算出了当时这种气体的总量。
戴维森说,研究结果显示,不仅氦气的数量与“大爆炸”理论假设吻合,而且由此还确认了作为另一种星际介质——氢气的存在。
按照30年前提出的宇宙“大爆炸”形成理论,150亿年前能量巨大的爆炸发生后最初几分钟内,产生了相对少量的氦气和大量的氢气,10%的氦气和90%的氢气均匀扩散到星系之间的空间中,构成了星际介质。
1965年,科学家曾发现据信是由“大爆炸”产生的辐射。1994年,围绕地球在太空轨道上运行5年时间的“哈勃”太空望远镜也曾探测到宇宙中存在氦气的迹象。然而在此之前还缺少确定空间中存在着氦气和氢气的直接证据。
今年3月,“奋进”号航天飞机借助于一台携入太空的紫外线天文望远镜,观测了一个被选作“光源”的类星体,以求考察在10亿光年的距离上是否有着吸收或过滤其紫外线的物质。
因为“哈勃”太空望远镜并非专门在紫外线波段上的天文观测而设计的,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对不可见的紫外线又有过滤作用,所以,参与观测过程设计的戴维森在“奋进”号飞行中表示,在空间轨道上进行的实验是最有希望获得积极结果的手段。
航天飞机返航带回地面的观测数据表明,少量氦气确实吸收了类星体发出的紫外线。不过,或许是受类星体辐射的影响,宇宙中的氦气只有一个电子,并不像地球上的大多数氦气那样拥有两个电子。而从氦气出发,计算宇宙总质量已成为可能。
(《新华文摘》95.9)
(1)文中说“在此之前还缺少确定空间中存在着氦气和氢气的直接证据”,对这个说法不能构成原因的一项是
[ ]
A.哈勃太空望远镜并非专门在紫外线波段上的天文观测而设计的
B.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对紫外线有过滤作用
C.星际之间的介质气体氦气和氢气数量极少
D.星际间的氦气和氢气是“大爆炸”形成宇宙最初产生的
(2)根据所学地理知识,说明氢气和氦气是怎样结合产生了太阳的能量。
(3)关于这个发现的意义,恰当的一项是:①印证了“大爆炸”理论的假设②支持了宇宙“大爆炸”形成的理论③弥补了哈勃望远镜的缺陷④探明了宇宙中的氦气只有一个电子⑤计算宇宙总质量已成为可能
[ ]
(4)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以太阳为例说明宇宙“大爆炸”是否可能?为什么?
(5)李洪志妄谈宇宙和生命起源,断言“末世”来临,攻击科学为万恶之源。宣扬鼓吹生老病死是“业力”回报,胡说人生病的根源是过去做了坏事,生病就是还业债,而“你要给他治好了,就等于破坏宇宙的理”。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批驳李洪志的上述歪理邪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大气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地理环境。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地球大气层中平流层、对流层、中间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近地面向上,依次为对流层—中间层—平流层
B.气温随高度增加发生的变化,依次表现为递减—递增—再递增
C.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自下而上依次为对流运动—水平运动—对流运动
D.天气变化状况,自下而上依次表现为显著—不显著—显著
(2)下列关于臭氧层和臭氧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气中的臭氧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极大
B.臭氧洞在南北极和我国青藏高原上空都出现过
C.臭氧洞危害人类健康,还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造成自然灾害
D.城市上空的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也与大气中臭氧减少有关
(3)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中纬度大陆上等温线的分布是
A. 1月份、7月份都向北凸出
B. 1月份、7月份都向低纬凸出
C. 1月份向南凸出,7月份向北凸出
D. 1月份向高纬凸出,7月份向低纬凸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