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雾是空气中的水汽超过饱和量,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凝结成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的天气现象;霾是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微尘。2013年,持续困扰全国多地的“雾霾天”,几乎成了全民热议的焦点。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我国雾霾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寒潮活动频繁??????? B.工业生产及交通运输排放大量的污染物

C.多气旋活动,雨雪较多??? D.近地面气温较高,大气不稳定

2.治理雾霾天气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②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

③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④在大城市禁止新增机动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1.B??

2.A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分析,冬季寒潮活动频繁,是大雾天气多的原因,但不是霾形成的原因,A错。霾是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工业生产及交通运输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增加了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导致雾霾天气多发,B对。我国冬季多冷空气活动,很少有气旋活动,雨雪较少,C错。近地面气温较高,大气不稳定,不利于有雾霾天气形成,D错。

2.治理雾霾天气,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可以减少悬浮颗粒的含量,①对。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可以减少悬浮颗粒的排放,②对。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减少大气污染,③对。在大城市禁止新增机动车,是不切实际的想法,④错。所以A对。BCD错。

考点: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治理措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广东省中山市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3年1月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自北向南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被网友戏称为十里“霾”伏,自强不“吸”,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两者的差异在于雾的相对湿度比霾大,霾的固体悬浮物较雾多。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2013年1月14日20时至1月15日20时全国霾和雾天气预报。

 

材料二:下表为上海在2013年1月12日至17日间气温、风向、风力和天气状况的变化情况。

2013年1月部分日期的天气状况

日期

12日

13日

14日

15日

16日

17日

气温

4-8℃

3-10℃

3-9℃

3-8℃

1-5℃

-1-5℃

风向

东北

东北-北

东-东南

偏西

偏北

偏北

风力

4-5级

3-4级

3-4级

<3级

4-5级

4-5级

天气

中雨

多云-晴

晴-多云

晴-多云

多云

晴-多云

材料三:雾霾的组成物质主要有四类:

    第一类为可吸入颗粒物,英文缩写为PM,它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主要来源于柴油车辆的尾气、燃煤等所排放的颗粒。

    第二类为气态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第三是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比如冶金、机电制造业的工业窑炉与锅炉,还有大量汽修喷漆、建材生产窑炉燃烧排放的废气。

    第四是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1)根据材料一,比较图示时间段内雾和霾在我国空间分布上相同点。(1分)

(2)上海在1月15日灰霾天气后,经历了怎样的天气过程?判断依据是什么?该天气过程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分)

(3)北京和上海都在2013年1月间出现了连续性的雾霾天气,比较导致两城市雾霾天气的物质来源的异同。(4分)

(4)冬季的逆温现象会加剧大气污染,造成灰霾持续不退,其原因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