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我国北方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森林的更替,体现了(  )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D、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考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专题:
分析:此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又称隐域性.是由非地带性因素引起的无规律分布.海陆分布、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和不很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热量的差异,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分异规律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其中在低纬度和高纬度最为显著.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的差异,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分异规律是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其中在北半球中纬度最为显著.具体表现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形成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分异规律是垂直方向更替,其中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最为显著.
我国北方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森林的更替,这个变化中,水分是在减少的,所以体现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解答: 解: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热量的差异,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分异规律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其中在低纬度和高纬度最为显著.我国北方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森林的更替,这个变化中,水分是在减少的,所以体现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故不符合题意;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的差异,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分异规律是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其中在北半球中纬度最为显著.具体表现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我国北方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森林的更替,这个变化中,水分是在减少的,所以体现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故正确;
C.非地带性又称隐域性.是由非地带性因素引起的无规律分布.海陆分布、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和不很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我国北方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森林的更替,这个变化中,水分是在减少的,所以体现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故不符合题意;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形成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分异规律是垂直方向更替,其中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最为显著.我国北方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森林的更替,这个变化中,水分是在减少的,所以体现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了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分异规律,结合图中的信息解题,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月份却不是平均太阳总辐射最大的月份,原因是(  )
A、寒潮的影响
B、台风的影响
C、梅雨的影响
D、大气污染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东非高原位于赤道附近,但不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而是热带草原气候,其主要原因是(  )
A、距海较远
B、海陆差异的影响
C、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D、高原地形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如图山地自然带谱从下到上分别荒漠带、草原带、落叶林带、灌丛带(西坡)、针叶林带(东坡)以及山顶冰雪带,很明显山地东、西坡自然带谱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B、地势C、水分D、光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由太阳辐射纬度差异直接导致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是(  )
A、地表形态演变
B、植被呈纬度地带性分异
C、地壳物质循环
D、降水量沿海与陆地的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自然灾害与防治】
如图示意日本东北部(约38.8°~39.1°N,141.5°~142°E)沿海区域.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震级9.0级,震中38.1°N、142.6°E,震源深约20千米)引发巨大海啸,使甲地遭受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甲地此次海啸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假如图示装置位于悉尼,则过热期应是(  )
A、3月B、6月C、9月D、12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该山可能位于(  )
A、四川B、新疆C、安徽D、陕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内蒙古东部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自然条件较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环境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东、中、西部带状分布特征.
材料一:内蒙古东部地区土壤侵蚀类型图(图1).
材料二:1985~1989年该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图2).

(1)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自东向西气候表现为由
 
气候向
 
气候过渡,自然景观在水平方向上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
(2)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1985~1989年,该地区数量增加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数量减少的土地利用类型有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3)比较分析图中Ⅰ类侵蚀区与Ⅱ类侵蚀区主要外力作用的差异及原因.
(4)列举该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