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有关图中从Ⅰ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从Ⅲ到Ⅳ时期,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政策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市场
1.C
2.D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I到III阶段,林地面积减小。耕地面积增加,村庄数量增加,小城镇由无到有,再演变为中等城市,反映了人口增加对区域环境多个要素的影响。我国降水集中于夏季,夏季为丰水期,冬季为枯水期,因植被减少,植被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加大水量的季风变化。①正确,④错误。图示时间内出了城市化现象,区域内无论城市、乡村人口均增加,并伴随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迁移。故2正确,3错误。故选C。
2.2】对比III下IV时期,图中中等城市演变为大城市,大城市郊区出现了种植花卉和绿化树种的专业化生产区域。表明市场(大城市)对郊区土地利用产生重要影响。故选D。
考点: 城市化、农业区位因素。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单位:mm)和年平均气温(单位:℃)的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该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逐渐 的趋势。(1分)
(2)B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为 , 主要粮食作物有 ,简述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4分)
(3)D地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目前该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表现为 ,为保护该生态系统可采取的措施有 。(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为我国_____________地区;乙为我国_____________地区。
(2)比较A、B两地区的农业生产,完成下表。
A地区 | B地区 | |
耕地类型 | ||
农业地域类型 | ||
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 ||
农业发展的不利自然条件 |
(3)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请简要分析为什么能形成商品粮基地?(从自然、人文等方面分析)
自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温室效应 B.热力环流
C.海陆热力差异 D.风的形成
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吉林省四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甲、乙两地区图,回答下面问题。
1.下列有关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的比例尺较小
B.乙图所示地区在甲图所示地区的东方
C.甲图表示的实际范围更大
D.甲到乙地区的最短航线方向为先东南,后东北
2.有关甲、乙两区域气候上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亚热带气候分布的北界比乙区域偏北
B.甲区域温带气候分布的南界比乙区域偏北
C.乙区域一月更加温暖的原因是该区域此时不受来自大陆冷空气的影响
D.甲区域一月更加寒冷的原因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北省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东北地区4月初某时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此时甲地最可能的天气状况是( )
A.连续性降水 B.狂风暴雨
C.温暖晴朗 D.高温晴朗
2.最可能发生沙尘天气的区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