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初春气温逐渐升高,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化,并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形成泥流.规模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灯.
如图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约1500-1700毫米,年雨日约180天,甲地海拔约1000米,平原平均气温约4℃,公路西端海拔约3000米.山地1500米以上分布着云杉、冷杉林,林下土层深厚.
分析图示区域公路西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
考点: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专题:
分析: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地形条件:山区坡陡谷深,
岩石条件: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植被条件:植被覆盖率较差,
气象条件:夏季暴雨或冰雪融水汇聚时,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砾石的洪流就会沿山谷奔腾而下形成泥石流灾害.
等高线密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下降6℃.
解答: 解:图中西部,公路北侧,山高且等高线密集,坡陡;材料中说“林下土层深厚”“年降水量约1500-1700毫米,年雨日约180天”;平原平均气温约4℃,海拔3000米以上的西北部,平均气温低于0℃,冬季气温更低,土层冻结,有积雪;初春升温快,冻土和积雪快速融化.
故答案为:①(公路北侧)山高(坡度大,高差数百米到千米以上)坡长,且土层深厚,含水量大(降水量大、雨日多、有植被保护);②冬季气温低于0℃,土层冻结,有积雪;③初春升温快,冻土和积雪快速融化.
点评:本题考查自然灾害中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原因,涉及等高线图的判读,气温随高度的变化,需对材料,图形进行综合分析,能力要求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中的“大草原”所处地区的自然带是(  )
A、热带草原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如表为揭阳市2013年12月18-20日天气预报表.与20日相比,19日最高气温偏高,最低气温偏低,这是因为19日比20日(  )
日期天气现象气温风向风力
18日白天多云高温 15℃无持续风向微风
夜间低温 6℃无持续风向微风
19日白天高温 16℃无持续风向微风
夜间低温 5℃无持续风向微风
20日白天多云高温 15℃无持续风向微风
夜间多云低温 7℃无持续风向微风
①白天大气削弱作用较强  ②白天大气削弱作用较弱  ③夜间大气逆辐射较强     ④夜间大气逆辐射较弱.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该山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完整且比南坡高的原因是(  )
A、北坡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且地处迎风坡
B、北坡坡度比南坡小,地处阴坡和迎风坡
C、北坡的海拔比南坡高,植被覆盖率比南坡高
D、北坡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中山麓地区草原植被的出现,体现了自然带的(  )
A、自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现象
C、自山麓向山顶的分异规律
D、自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①纬度位置    ②大气环流    ③地形    ④洋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依次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
D、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诗句中”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描述的景象反映了(  )
A、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规律
D、河套地区距海较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关于此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山前常形成河漫滩平原
B、B处河流是凹岸堆积、凸岸侵蚀
C、在河流的入海口常形成三角洲
D、C处河段弯曲是溯源侵蚀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