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我国30°N附近甲山坡植被和聚落数量随海拔分布示意图,完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山坡海拔约2000~3000米地段聚落数量多的原因是( )
A.气温高
B.气温低
C.坡度较小
D.靠近河流
(2)甲山坡出现地方性分异(非地带性)规律的植被是( )
A.常绿林
B.干旱灌木
C.针叶林
D.高山草甸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1】结合图示,该地区内力作用的表现主要有( )
A.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风化作用 B. 变质作用 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
C.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D. 搬运作用 固结成岩 侵蚀作用
【2】【2】下列关于该地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乙丙甲 D. 丙乙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大陆31个省份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6.60%;15~59岁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平均增加的老年人将从“十一五”期间的500多万人提高到800多万人。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材料二
材料三
(1)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材料二可知我国人口到2030年将达到约14.5亿,到2050年却约为13.59亿,这是为什么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请说明我国在本世纪中叶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怎样的特征?这会带来哪些人口问题?试说明采取的措施有哪些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我国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B.东北地区酸雨危害严重
C.华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D.华南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现代经济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农业自给自足分户经营的传统模式正在被现代经营模式所取代,并逐步形成链条完整,与工业、商业有机结合的产业体系,也就是我们这里所说得现代农业产业链。读下图“中国新农业产业链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1】要促进该产业链发展,农业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
A. 积极发展交通运输 B.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C. 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 D.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2】【2】下列措施中,解决农业风险问题最有效的是( )
A. 控制人口,遏制耕地面积减少 B. 扩大灌溉面积,降低生产成本
C. 节能减排,治理环境污染 D. 促进农业信息服务,调整农业补贴制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郑渝(郑州至重庆)铁路是我国高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线路,对促进两地及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为“郑渝高速铁路规划图”,初步规划有①线、②线两种方案。完成下列问题。
(1)对规划中①、②两条线路,你认为哪一条更合理,简述其理由。
(2)简述郑渝高速铁路建成后对甲城发展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地区
(2)“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大气温度
B.降低水体温度
C.加快浮游植物生长
D.增强地面辐射
(3)通过调节太阳能电池板与水面之间的夹角,可以提高“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我国适合大范围建设“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地区,在下列四个日期中,正午时该夹角最大的是( )
A.1月1日
B.5月1日
C.7月1日
D.10月1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地理现象中,反映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有( )
①雨林地区终年高温多雨,使植物四季常青、高大茂密②澳大利亚从东部向西部的景观变化是:森林—草原—荒漠③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植被稀少、多内流河、沙漠广布④森林减少—水土流失—河流泛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A. 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B. 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C. 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