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上海郊区顾某一家有7口人,2007年之前种0.5公顷地;2008年承包10公顷农田,建起家庭农场;2009年起,用部分承包地,建了年上市1500头肉畜规模的生态养殖基地,形成了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养殖基地畜粪便连续还田2年后,顾某农场与其他单纯粮食家庭农场相比较,每公顷种粮化肥成本降低20%,粮食产量和品质均有提高。2010年其全年种养收入超过18万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家庭农场农田面积增加主要是由于

A.土地流转 B.人口减少C.开垦荒地 D.生态好转

2.种养相结合的家庭农场生产方式

A.化肥用量会提高 B.土壤矿物质渐增加

C.市场适应性增强 D.农业科技投入减少

 

1.A

2.C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题要理解土地流转的概念。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因此根据题意该家庭农场农田面积增加主要是由于土地流转,只有A正确。

2.依据图文:种养结合的家农场,养殖基地畜便连续两年还田,反映出:化肥用量在下降,土壤矿物质不会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在增加,因此A、B、D错;种养结合使农畜产品的抗风险能力提高,市场适应性增强,C增强。

考点:该题考查地理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种养相结合的家庭农场生产方式的优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江苏东台市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 “中国城市人口比重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是( )

A.①时期    B.②时期 C.③时期    D.④时期

2.下列有关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已进入城市化成熟阶段

B.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地区

C.城市化速度取决于城市规模的大小

D.资源不足是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广东度汕头市高一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我国及某局部地区放大简图(下图),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名称:铁路线甲乙 __, D地形区 ____。

(2)己为我国第三大岛 岛,形成该岛屿的主要外力作用为___________。

(3)AB两地共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C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_______。

(4)图中C区域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请从交通、市场、资源等方面简要评价该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广东度汕头市高一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东部某城市常住人口密度、土地价格、工业用地比例、7月平均气温时空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题。

 

 

 

有关该城市2002年到2012年的变化的叙述,最可信的是( )

A.交通通达度提高 B.工业用地比例减小

C.中心城区规模缩小 D.城市热岛效应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广东度汕头市高一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示意2006年辽宁、湖北、贵州、江苏四省部分人口数据,(迁入指数:某地区迁入人口数/全国各地区迁入人口数的总和)。读图,完成各题。

 

 

1.图中四地可能为贵州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④人口迁入指数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自然增长率高    D.人口老龄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广东广州越秀区高一下期末水平调研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依据图示,中心事象(X)是指

A.海平面上升 B.城市数量增多

C.动物数量减少 D.冰雪覆盖扩大

2.世界各国对此变化应达到的共识是

A.修筑水利工程 B.控制大城市规模

C.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D.控制大气中CO2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广东广州市荔湾区高一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双选题

关于港口建设的条件,正确的是

A.要考虑港口建设的自然条件

B.要考虑其经济腹地的大小和经济发展的程度

C.唯一有利的建港区位条件是河口三角洲

D.港口规模大小不受建港技术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山西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准确地说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目前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B.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C.不随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

D.可随生产力的发展而无限扩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