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完成以下各小题。
材料一 中部是我国东西南北交往的通道,这个通道畅通与否,管理体制是否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经营水平是否能让各方满意,直接关系到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部地区崛起的意义有:1、为东部一般加工工业的转移提供适宜的接受地,保障东部产业结构升级顺利进行;2、发挥中部装备制造业的优势,为西部开发提供迫切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和各种产业装备;3、为西部特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便利的市场、交通条件和相应的金融服务,为东西部的经济交流提供完善的通道。
材料二 中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和其他许多农产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基地和主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中部崛起应大力实施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战略,东部的升级、中部的崛起和西部的开发是相辅相成的。应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科学化水平,提高粮食单产,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前提条件下,努力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竞争力。
材料三 应接受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重点发展小城镇,更好地发挥大中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实现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和整个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简述图中两项资源调配对东部发展的作用。
图中主要重工业中心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能否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整个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点。借鉴浙江的经验并且结合中部的特点,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而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回答2题。
【小题1】在下列因地制宜创造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
A.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
B.农耕区生产谷物,饲养家畜 |
C.东北平原的国营农场种植业 |
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业 |
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 |
B.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
C.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即能增加既有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降低环境污染 |
D.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其中包括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江苏省淮安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而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回答2题。
1.在下列因地制宜创造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
A.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B.农耕区生产谷物,饲养家畜
C.东北平原的国营农场种植业
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业
2.下列关系循环经济叙述错误的是( )
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
B.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C.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即能增加既有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降低环境污染
D.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其中包括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河北省栾城县2010届高三地理模拟试卷3 题型:选择题
1.《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而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列我国因地制宜创造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A、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业 B、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C、农耕区生产谷物,饲养家畜 D、东北平原的国营农场种植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江西省高二5月月考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而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回答下列各题。
1.在下列因地制宜创造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A.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B.农耕区生产谷物,饲养家畜
C.东北平原的国营农场种植业 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业
2.下列关系循环经济叙述错误的是
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
B.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C.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即能增加既有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降低环境污染
D.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其中包括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