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流水堆积 | B. | 流水侵蚀 | C. | 风力堆积 | D. | 风力侵蚀 |
分析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表现形式:①风化作用(最主要形式):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②侵蚀作用:岩石和矿物经由媒介如水、冰、风及重力等,引起其移动与瓦解.③搬运作用:地表和近地表的岩屑和溶解质等风化物被外营力搬往他处的过程,是自然界塑造地球表面的重要作用之一.④堆积作用:被搬运的物质因外力减弱或失去搬运能力,以及含溶解质的水溶液受蒸发或发生化学反应后出现的堆积作用积聚过程.
解答 解:甲地貌是河口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处,主要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故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堆积.
故选:A
点评 本题以世界某区域略图为背景,考查了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考核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地质构造判断、等高线判读.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温和多雨,畜牧业发达 | B. | 国营农场,生产规模大 | ||
C. | 劳动力充足,集约化经营 | D. | 地广人稀,商品率较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昼长:北京市>常德市;两市昼夜不等长 | |
B. | 昼长:北京市<常德市;两市昼短夜长 | |
C. | 昼长:北京市=常德市;两市昼夜等长 | |
D. | 昼长:北京市<常德市;两市昼长夜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丁点 | B. | 丙点 | C. | 乙点 | D. | 甲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