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地区气温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不考虑地形因素。据此完成1~3题。
1.若图中a、b、c三地温度分别为Ta、Tb、Tc,根据图中信息判断
A.Ta>Tb B.Tb=Tc
C.Tc>Tb D.Ta>Tc
2.此时,c地的季节和月份为
A.夏季 1月 B.夏季 7月
C.冬季 1月 D.冬季 7月
3.此季节该地区河流
A.补给两岸潜水
B.处于丰水期
C.可以得到两岸潜水的补给
D.两岸对河川径流起到削弱洪峰的作用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在该地区修筑铁路,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有( )
A.缺氧和冻土问题
B.沼泽和草地问题
C.沙丘和戈壁问题
D.溶洞和暗河问题
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是( )
A.山地畜牧业、绿洲农业
B.高寒畜牧业、河谷农业
C.河漫滩畜牧业、灌溉农业
D.农耕区畜牧业、生态农业
该地区粮食作物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B.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垦殖历史悠久,精耕细作
该地区的农田、村镇和城市多分布在( )
A.青海湖和察尔汗盐区周围 B.柴达木盆地边缘的绿洲
C.公路和铁路沿线 D.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
A.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
B.地处迎风坡
C.多锋面、气旋活动
D.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季风深入
有关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区有丰富的地热能资源
B.图中地区的海拔较高,因此气温低
C.图中甲处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D.图中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对甲、乙两地能源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石油比乙地丰富 B.乙地水能比甲地丰富
C.甲地太阳能比乙地丰富 D.乙地太阳能比甲地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在该地区修筑铁路,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有( )
A.缺氧和冻土问题
B.沼泽和草地问题
C.沙丘和戈壁问题
D.溶洞和暗河问题
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是( )
A.山地畜牧业、绿洲农业
B.高寒畜牧业、河谷农业
C.河漫滩畜牧业、灌溉农业
D.农耕区畜牧业、生态农业
该地区粮食作物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B.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垦殖历史悠久,精耕细作
该地区的农田、村镇和城市多分布在( )
A.青海湖和察尔汗盐区周围 B.柴达木盆地边缘的绿洲
C.公路和铁路沿线 D.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
A.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
B.地处迎风坡
C.多锋面、气旋活动
D.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季风深入
有关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区有丰富的地热能资源
B.图中地区的海拔较高,因此气温低
C.图中甲处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D.图中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对甲、乙两地能源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石油比乙地丰富 B.乙地水能比甲地丰富
C.甲地太阳能比乙地丰富 D.乙地太阳能比甲地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一诊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PM2.5的沉降速度较慢,自然沉降效果有限, 影响颗粒物沉降或者稀释的主要气象条件有降雨、风以及大气层结构(逆温层)等。2013年3月10日,成都市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持续下降,至3月10日中午12时,全市各监测点可吸入颗粒物(PM10以下的颗粒物)浓度均已超过1000微克/立方米,致使空气质量重度污染,使成都成为全国最“霾头苦干”的城市。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说法中不是主要造成成都市雾霾天气的原因是:
A.风力较大,扬起地面尘土,造成可吸入颗粒物不易沉降
B.平均气温较历史同期严重偏高,土壤干燥,加重了霾的形成
C.来自西北地区的浮尘天气对成都的空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D.自2013年春节至3月10左右均未有有效降水
2.下图为成都市某夜气温垂直变化率(图中等值线数值为随高度上升气温的变化数值,单位:℃/100米)时空变化图,下列各时段中PM2.5值可能会最高的时段是
A.15—16时 B.19—20时 C.24—1时 D.10—11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届河南省郑州外国语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1.在该地区修筑铁路,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有( )
A.缺氧和冻土问题
B.沼泽和草地问题
C.沙丘和戈壁问题
D.溶洞和暗河问题
2.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是( )
A.山地畜牧业、绿洲农业
B.高寒畜牧业、河谷农业
C.河漫滩畜牧业、灌溉农业
D.农耕区畜牧业、生态农业
3.该地区粮食作物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B.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垦殖历史悠久,精耕细作
4.该地区的农田、村镇和城市多分布在( )
A.青海湖和察尔汗盐区周围 B.柴达木盆地边缘的绿洲
C.公路和铁路沿线 D.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5.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
A.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
B.地处迎风坡
C.多锋面、气旋活动
D.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季风深入
6.有关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区有丰富的地热能资源
B.图中地区的海拔较高,因此气温低
C.图中甲处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D.图中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7.对甲、乙两地能源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石油比乙地丰富 B.乙地水能比甲地丰富
C.甲地太阳能比乙地丰富 D.乙地太阳能比甲地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为东半球某地区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东部为海洋,读图回答
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丙地比甲地降水少 B.甲地比丁地太阳辐射强
C.丁地比甲地气温日较差大 D.冬季甲地比丁地气温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