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为1978~2012年北京市人口数量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与户籍人口数差值不断增大 B. 人口增长模式主要为传统型

C. 主要由人口的机械增长导致 D. 主要由人口的自然增长导致

22005年以来北京市的人口变化

A. 得益于当地自然环境的改善 B. 有利于缓解北京老龄化问题

C. 改善了北京的大气环境质量 D. 促进了市中心人口快速增长

【答案】

1C

2B

【解析】

114岁以下人口比重约占7%;65岁以上人口男性比重小于女性,所以男性的数量少于女性;从某年的人口金字塔图不能判断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而北京市的20-59岁人口在人口年龄结构中占较大比重,是。

22005年以来北京市的人口变化与劳动力人口迁入有关,有利于缓解北京老龄化问题,所以B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随着城市推进,我国部分农村的建设用地(主要是宅基地)出现废弃或闲置,形成空心化村庄,其演化过程与乡村人口的空间动态移动密切相关,下图为城乡结合部空心化村庄演化阶段模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a、b、c三条曲线依此表示( )

A. 全村、村中心、村周边 B. 全村、村周边、村中心

C. 村中心、村周边、全村 D. 村周边、村中心、全村

2亚空心化阶段主要表现为( )

A. 城市人口向村中心转移 B. 城市人口向村周边转移

C. 村中心人口向城市转移 D. 村周边人口想村中心转移

3农村在空心化会促使( )

A. 城市用地规模减小 B. 城市产业大量外迁

C. 农村人均耕地增加 D. 农村设施逐渐完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是美国西部三个沿海城市的经纬度位置,下图是表中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个城市对应的气候资料图依次是( )。

A. ②①③ B. ②③①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2三个城市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受西南风影响程度不同 B. 流经沿岸洋流性质不同

C. 受西北风影响程度不同 D. 距离太平洋的远近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山地中,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

A. 秦岭

B. 喜马拉雅山

C. 阿尔卑斯山

D. 阿巴拉契亚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过去,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造船工业基础十分薄弱,1947年独立后印度造船工业才获得了新生。1956年,印度将当时的大中型造船厂收归政府管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造船工业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印度通过技术引进,建造“利安德”级护卫舰成为一个重要里程碑。到1992年,印度才拥有自行建造常规动力潜艇的能力。印度船舶工业近年来的发展非常迅速。船厂接到的新船订单不断增加,2002年接单总额大约为150亿卢比,到2006年9月已达到1370亿卢比,4年间翻了9倍,预计2018年还将增至8100亿卢比。下图示意印度主要船厂的分布。

(1)描述印度主要船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印度造船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3)有人认为“印度应该将马扎因造船厂打造成世界第一造船厂”,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GPS技术对交通的重要作用有

A. 增加能源消费 B. 降低行车速度 C. 导航 D. 加快行车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2005—2013年拉萨市城乡经济一体化指数变化图(数值越大,城市经济水平越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推动拉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

A. 社会经济发展 B. 就业机会增多

C. 城乡差距缩小 D. 城市环境美化

2】【22008年以来这一指数的变化带来的意义有(  )

产业结构优化 乡村对外开放程度降低 就业机会增加 地价变得低廉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年3月9日,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迎来这一年的首次日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当地日出时间

A. 0时 正北 B. 6时 正东

C. 12时 正南 D. 18时 正西

2该日黄河站实际观测的最大太阳高度大约是

A. B. 11° C. 12° D. 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90年代初苹果畅销,但1996年苹果价格大跌,主要是由于

A. 政策的变化 B. 人口数量的变化

C.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D. 市场需求量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