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卑斯山的成因是
A.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B.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C.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D.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A. ① B. ①② C. ①③ D. 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古登堡界面是
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
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
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安徽省淮南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平行班)(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同学利用铝盒、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回答下列各题。
1.该实验模拟的现象与下列海洋和边界组合正确的是
A. 地中海 生长边界 B. 红海 生长边界
C. 印度洋 消亡边界 D. 大西洋 消亡边界
2.下列地理事物可能产生于这种板块运动交界处的是
A. 渭河谷地 B. 海沟 C. 青藏高原 D. 海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安徽省淮南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平行班)(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血迹石”是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发生作用,形成的一种奇特岩石。“千人石”为距今约一亿五千万年的申生代侏罗纪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相同的岩石分别是( )
A. 花岗岩和石灰岩 B. 大理岩和砂岩
C. 石灰岩和玄武岩 D. 砂岩和片麻岩
2.关于“血迹石”和“干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迹石”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 “血迹石”的形成依次经历了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和地壳运动等过程
C. “千人石”中一定会有化石
D. “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却凝固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吉林省松原市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四条等温线,其中表示7月份等温线的是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吉林省松原市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 鞍部 B. 山脊 C. 山顶 D. 山谷
2.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A. 156米 B. 175米 C. 235米 D. 265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地理(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完成下题。
1.如图所示,地球( )
A. 在公转轨道上位于近日点附近 B. 公转速度在该日后逐渐变快
C. 自转角速度①地大于③地 D. 自转线速度②地大于④地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 )
A. 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①④③②
B. 正午太阳高度由高到低依次是②③①④
C. 该日后三个月内白昼逐渐变长的有①②
D. 该日后三个月内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的有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地理事物与经过省区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
A. 安徽—黄山 B. 湖南一雪峰山 C. 四川一巫山 D. 内蒙古一阴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