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完成各题。
1.由图中可以推断,该区域( )。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2.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
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湘教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过关检测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工程总投资626.76亿元,干线西起四川达州,东达上海。
(1)川气东送工程曾被称为国内在建难度最大的管道工程,请简要说明原因。
(2)川气东送的源头是我国最大的深层天然气田——普光气田。下图所示甲、乙两地地质构造示意图中最有可能发现气田的是 地,请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3)川气东送工程建设对上海有何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湘教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 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课时训练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电视剧《知青》的热播,把人们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在“北大荒”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始于1947年,经过三代北大荒人60多年的艰苦奋斗,在昔日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上,建成了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
材料二: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和粮食流通格局图。
(1)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
商品粮基地 | 最主要的优势条件 | 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 |
甲 | ||
乙 | 夏季光热充足、 昼夜温差大 | |
丙 | 旱涝灾害频繁 |
(2)丁区域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现在地位下降,从外地调入粮食量逐年增多,其自然原因是 ,社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明箭头A、B、C对西部地区生态建设的积极意义。
(4)为增强“北大荒”品牌的竞争力,北大荒农垦集团在今后生产中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湘教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 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课时训练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湿地是中国首批7个国际重要湿地之一,素有“珍禽王国”“候鸟天堂”“中国第二长城”之美名。近几十年来,由于湖区不合理开发,鄱阳湖湿地面临生态失衡的严重危机。面对此现状,国务院于2009年12月12日批复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分布图,完成各题。
1.鄱阳湖湿地与三峡湿地相比,不具有的重要价值是( )。
A.维持生物多样性
B.调蓄洪水和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C.航运和旅游观光
D.发电
2.鄱阳湖被誉为“候鸟天堂”,其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
A.湖滩面积大,水浅
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
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湘教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课时训练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图,完成各题。
1.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
C.酸雨D.生物多样性减少
2.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B.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
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D.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 1.3 区域发展差异课时训练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气象资料表。据此完成各题。
气候要素 | 具体内容 | 优势 |
光照 | 在1 400~2 300小时 | 光合作用强 |
热量 | 年均气温14.5~22 ℃, 生长期长 | 一年两至三熟 |
水分 | 年降水量在1 000~2 000 mm, 且地表水丰富 | 保证农业生产用水 |
1.由表中信息可知,此地可能位于( )。
A.云贵高原B.两广丘陵
C.四川盆地D.华北平原
2.由上题可知,该地( )。
A.低山丘陵广布,宜发展苹果、柑橘等经济果林
B.鱼塘—台田模式是最佳的农业发展模式
C.大力发展水电,可解决能源不足现状
D.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 1.2 区域发展阶段课时训练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总体发展趋势为( )。
A.不平衡——平衡——不平衡
B.平衡——不平衡——平衡
C.不平衡——平衡
D.不平衡——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南昌二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表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各题。
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C.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实施退耕还草
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副热带高压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布于南北纬30°附近
B.分布于南北纬60°附近
C.是热力作用形成的冷性高压
D.其两侧风带的风向为西南风和东北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