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诸多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1)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其原因是?(3分)
(2)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其原因是?(3分)
(3)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其原因是?(4分)
【小题1】北方比南方气温低,为了充分利用光热,北方的正南方位观念要强。(3分)
【小题2】北方墙厚可以御寒(可以补充南方墙薄夏季可以通风透气)。(3分)
【小题3】南方降水多,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南方对保温要求降低和强调通风纳凉效果,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4分)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房屋建筑的朝向主要受光热条件的影响,由于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南方小,故为了充分利用光热条件,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强。
【小题2】由于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墙厚以利于御寒;而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墙薄以利于夏季通风透气。
【小题3】屋顶坡度的大小主要受排水要求差异的影响,结合我国南北方的降水差异即可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及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南北方的光照、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差异即可作答。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二上学期水平测试二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诸多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1)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其原因是?(3分)
(2)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其原因是?(3分)
(3)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其原因是?(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湖南省衡阳七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据此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问题。
1.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A.都是平原地区 B.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C.都位于入海口处 D.土壤都比较肥沃
2.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C.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D.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 “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内蒙古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此据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58-59题。
1.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A.都是平原地区 B.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C.都位于入海口处 D.土壤都比较肥沃
2.有关这两个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属于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
B.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C.长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以两年三熟为主,松嫩平原则一年一熟。
D.长江三角洲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降适宜发展畜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届湖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据此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问题。
1.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A.都是平原地区 B.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C.都位于入海口处 D.土壤都比较肥沃
2.有关这两个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属于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
B.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C.长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以两年三熟为主,松嫩平原则一年一熟。
D.长江三角洲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则适宜发展畜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