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地区)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为何20世纪60~70年代日本要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韩国、台湾、香港。
(2)分析为何韩国、台湾、香港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家或地区变成转移国或地区。
(3)目前我国沿海地区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综合论述原因有哪些。
(4)分析我国吸引外资成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对象国的好处有哪些。
(1)随着日本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本国劳动力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的培训费用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劳动力成本提高,所以,日本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入成本过高,影响了企业利润的获得。日本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劳动力充足、素质较高且价格低廉的地区,因此在20世纪60~70年代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韩国、台湾、香港。
(2)由于韩国吸引了外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因此其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加速了其工业化的进程,使得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新兴工业不断发展,慢慢变成了主导产业;另外,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本国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因此,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利润下降,需要从本国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最终,韩国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家变成了转移国家。
(3)东部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迁移的原因不同于发达国家或地区向我国的迁移。我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了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帮助西部,因此,受政策的影响,再加上劳动力成本的影响等因素,出现了东部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西部转移。
(4)我国吸引外资成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有利于利用劳动力丰富而且成本低廉的优势,发展我国的工业,有利于发展本国经济,同时加速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1)(2)(3)题有相似之处。回答这几个问题的关键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呈现出按经济的发展水平由高到低逐次转移的规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价格也相应提高,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又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第(4)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对转移对象国所带来的影响。伴随着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由转移国或地区转移到转移对象国或地区,因此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发展我国工业,加快工业化进程。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表示“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或地区)的变化”。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①所示国家或地区是( )
A.日本 B.韩国 C.中国香港地区 D.中国台湾地区
(2)图中所示产业可能是( )
A.纺织、服装、电子装配
B.机械、化工、电力
C.食品、电子、宇航
D.煤炭、钢铁、汽车
(3)图中所示国家或地区的共同特点是( )
A.劳动力资源充足、价廉
B.都是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
C.都已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
D.市场广阔,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需求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吉林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或地区)的变化图”。读图,完成题。
1.图中①所示国家或地区是:( )
A.日本 B.韩国 C.我国香港地区 D.我国台湾地区
2.图中所示产业可能是:( )
A.纺织、服装、电子装配 B.机械、化工、电力
C.食品、电子、宇航 D.煤炭、钢铁、汽车
3.图中所示国家或地区的共同特点是:( )
A、劳动力资源充足、价廉 B、都是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
C、都已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 D市场广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表示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或地区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的国家或地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所示产业可能是:( )
A. 煤炭 钢铁 汽车 B. 机械 化工 电力
C. 食品 电子 宇航 D. 纺织 服装 电子装配
(3)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转变成转移国或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福建省会考题 题型:单选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