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大气中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对光的散射作用比较强,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更容易形成灰霾,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材料二:某城市PM2.5主要污染源季节变化图。
(1)根据材料二,说出该城市大气中PM2.5的最主要来源,解释夏季PM2.5较少的原因。
(2)为改善空气质量,还人们更多的蓝天,请说出针对减少PM2.5的具体措施。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中图版高二地理测控设计选修6第四章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可采用封闭固化处理的是( )
A.有毒废弃物 B.放射性废弃物
C.无毒废弃物 D.生活垃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中图版高二地理测控设计选修6 5.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中国环境标志图形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10个环组成。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10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其寓意为“全民联系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某商品带有环境标志,意味着该商品具有哪些优点?
(2)在人们的生活中,提倡“绿色消费,环保选购”。请列举一些符合要求的行为。
(3)倡导选购带环境标志产品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4)实施环境标志认证为什么能达到此目的?请阐述其中的道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中图版高二地理测控设计选修6 5.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环境技术手段、环境教育宣传手段等。据此完成各题。
1.20世纪80年代我国制定了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以及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环境保护政策。这属于环境管理手段中的( )
A.行政手段 B.法律手段
C.经济手段 D.环境技术手段
2.我国早在197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就已规定:“在中国,凡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从而对公众的健康、安全、生命以及公私财产等造成危害均为公害。公害是一种应负刑事责任的罪过。”这属于( )
A.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
B.运用法律武器,依法治理环境
C.运用税收、有偿付费等手段间接管理环境
D.环境技术管理
3.确定防治污染的技术、政策以及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组织环境保护的技术咨询和情报服务及环境科学技术交流,并广泛应用于环境之中。这些活动主要是运用何种手段进行管理?属于哪种类型?( )
A.行政 环境技术
B.行政 环境质量
C.法律 环境技术
D.法律 环境计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中图版高二地理测控设计选修6 4.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固体废弃物污染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通常称为垃圾。据此完成各题。
1.当前,传统的塑料包装正日益被纸包装所取代,下述几种观点是对其原因的说明,正确的是( )
A.纸包装比塑料包装便宜
B.纸包装比塑料包装美观
C.纸的主要成分是天然植物纤维素,容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
D.纸包装比塑料包装轻便
2.废旧电池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
A.回收电池中的石墨电极
B.回收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C.防止电池中汞、镉等重金属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D.防止电池中的渗出液腐蚀其他物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中图版高二地理测控设计选修6 4.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水体自净能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水体的自净能力就是水体对人类破坏活动的抗御能力,人类的破坏力越大,水体的自净能力就越强
B.由于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因此,不会产生水体污染现象
C.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当人类向水体中过量排放污染物及有害物质时,水体会永久性地丧失自净能力而发生水污染现象
D.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当其对废弃物的容纳和消除能力小于排放数量时,就会出现水污染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中图版高二地理测控设计选修6 3.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沙柳根系发达,生命力强,枝条丛生不怕沙压,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种植沙柳,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沙柳能( )
A.防风固沙 B.吸烟滞尘
C.保持水土 D.净化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中图版高二地理测控设计选修6 2.3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研究性学习)下图为2010年全国分地区水资源人口超载状况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针对A地区水资源人口超载状况,指出该地应采取的措施。
(2)对比分析B、C两地区水资源人口超载状况的成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清江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处水循环类型是 ,该循环最重要的地理意义是 。
(2)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流补给角度怎样理解? 。
(3)目前人类可以通过 、 等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4)如果该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可能会对该地区的水循环造成什么影响?
(5)如果A处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可能会对当地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