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我国北方地区的人们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将导致地理环境发生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仔细分析,把A~D填在图中适当的方框内。

A.径流加大 B.水土流失 C.地表侵蚀 D.气候趋向干旱

(2)人们毁林开荒,改变的地理要素是________,但却引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等要素随之变化,这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_特征。

【答案】(1)(从左到右,由上而下)D A C B  (2)生物 水文 土壤 岩石 整体性

【解析】考查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1)滥伐林木,毁林开荒是人类破坏了植被,植被遭受破坏后,丧失了保护表土和涵养水源的作用,产生的后果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导致水土流失,另一方面使地表径流加剧。

(2)水土流失的后果可使旱涝灾害频发,而地表径流加大还会加剧地表侵蚀,使气温日较差增大,降水减少,所以会使气候趋于干旱。这一系列的变化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这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1880~1945年,①、②、③、④四处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的是( )

A. B. C. D.

2】【2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推测长江河口地区一百多年来( )

A. 河口不断拓宽,河道不断变深 B. 海水侵蚀作用大于河流堆积作用

C. 北航道航行条件始终好于南航道 D. 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

3】【3近年来长江口水下沙洲淤积速度变慢,其原因可能是流域内( )

A. 河流输沙量增大 B. 湖泊面积减小 C. 植被覆盖率提高 D. 降水强度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下,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从实际出发,大力引进外资,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珠三角模式(图1)。

图1 图2

材料二: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加,其产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图2)。

材料三:长三角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的财政收入中,长三角地区的贡献份额超过了四分之一。

(1)早期的珠三角模式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生产中主要完成的生产环节是加工,以__________产业为主;1990年后__________产业逐渐发展成为珠三角的主导产业。

(2)根据材料二,简述1980~2002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特点。

(3)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和图乙表示某地区不同季节的风向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亚热带湿润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2图甲所示季节里( )

A. 黄河下游地区正在收摘棉花 B. 非洲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向南迁徙

C. 美国东南部多飓风活动 D. 三江平原正在播种小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芬兰简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芬兰

A. 盛行西风,终年温和多雨 B. 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

C. 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 D. 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2人口呈图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 南部地区纬度低,气候温暖 B. 南部地区河湖密布,水源充足

C. 北部地区多山地,交通不便 D. 北部地区晴天多,光照较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材料二:2012年7月甲国决定修建沟通太平洋与加勒比海的水闸式运河。著名的巴拿马运河就是采用水闸来调整船只航行水位的。如图3所示,加通湖的湖水注入水闸,船由大西洋进入,依次经过1、2、3号水闸,上升至加通湖面,然后经过4、5、6号水闸,下降至太平洋洋面,完成航行。

巴拿马运河通航原理示意图

(1)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

(2)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

(3)分析A城成为该国服装生产中心的主要区位因素。

(4)依据巴拿马运河通航原理,分析L湖对甲国开凿水闸式运河提供的必要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按区域经济状况,可分为东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四大地区。下表为2010年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情况(单位:万人)。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该年人口净流入量为正数的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煤炭和石油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能源基地 B. 水能资源丰富

C. 是西气东输的主要输入地 D. 是西气东输的主要能源地

2四大地区中,该年相互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少的两个地区的共同特征是( )

A. 我国棉花的主产区 B. 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

C. 水能丰富的地区 D. 西电东送的输出地

3形成区际人口流动主流方向的主要原因是( )

A. 东部地区第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且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劳动力

B. 东部地区人口比中、西部地区稀疏

C. 东北地区人口相对稀疏,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

D. 中、西部地区人口稀疏,资源开发吸引大量劳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土壤水分状况是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同时植被也影响着土壤水分状况。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干旱河谷地带不同海拔段土壤含水量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土壤水分随海拔的变化情况

A. 各月土壤含水量随海拔上升整体呈上升趋势

B. 雨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变化较大

C. 旱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差异较小

D. 土壤含水最低海拔地区高于高海拔地区

2与其他月份相比,4月份不同海拔段土壤含水量普遍偏低的原因是

A. 植被覆盖率高 B. 降水少,蒸发旺盛

C. 地下水位较高 D. 土壤疏松,透气性好

3为维护生态安全,该河谷低海拔处适合栽种

A. 喜湿的茶树 B. 耐旱的柏林

C. 耐寒的胡杨林 D. 耐盐的红树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1年11月29日,中国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号驶抵中山站。读南极科考船航行路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流经①、②附近海域的洋流,其性质分别是

A. 暖流、寒流 B. 寒流、暖流

C. 暖流、暖流 D. 寒流、寒流

2科考人员沿途可观察到不同的陆地自然带景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A. 热量 B. 水分

C. 地形 D. 洋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