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东西两端每年还在以143米的速度延伸。
材料二:崇明岛庙镇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种植藏红花,是中国最大的藏红花种植地,近年种植面积有减少的趋势。藏红花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它原产地不是西藏,西藏曾试种,但未成功。藏红花喜温和、凉爽,冬季不低于-10℃即可安全越冬(球茎冻坏),怕炎热,较耐寒,以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好,忌积水,喜轮作,忌连作。生长特点是夏季休眠,秋季发根、长叶,花期10-11月,花朵从开放到凋谢只有两三个小时,凋谢以后就会烂掉,失去价值。材料三:崇明岛示意图和藏红花示意图。
(1)分析崇明岛每年向东西两端延伸的原因,并预测未来的变化状况。
(2)说明西藏曾试种藏红花未获成功的自然原因。
(3)指出崇明岛藏红花种植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以及对藏红花的影响。
(4)有人提议扩大崇明岛庙镇的藏红花种植面积,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长江口江水流速慢和海水的顶托作用,导致泥 沙大量沉积,使崇明岛东西不断延伸。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长江南岸受到侵蚀,北岸泥沙不断堆积,最终崇明岛会与长江北岸相连。
(2)西藏冬季气温低,藏红花球茎易冻伤或死亡;土壤贫瘠,土层浅,不适宜藏红花生长。
(3)洪涝 6月的梅雨天气,降水多,时间长,崇明岛地形平坦,积水多;干旱(伏旱) 夏季伏旱高温天气,影响藏红花休眠;秋季的台风和暴雨,影响藏红花生长和采摘。
(4)同意。扩大藏红花种植面积可以进一步发展与藏红花相关的加工业;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利用藏红花发展旅游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不同意。藏红花从开放到凋谢时间短,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劳动力不足;崇明岛土地有限,藏红花喜轮作,导致土地资源紧张。
【解析】试题分析:
(1)试题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崇明岛东西延伸主要从长江流水的沉积作用和海水的顶托作用来说明。
(2)根据材料,“藏红花喜温凉,怕炎热,较耐寒,冬季不低于-10℃即可安全越冬,以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好”,而青藏高原海拔高,冬季气温低,藏红花难以正常越冬,土壤贫瘠,土层浅,不适宜藏红花生长。
(3)崇明岛位于长江 口,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梅雨、伏旱、台风、暴雨。根据材料,藏红花生长忌积水,而崇明岛6月的梅雨天气,降水多, 时间长,崇明岛地形平坦,农田积水影响藏红花生长;同时,藏红花喜温凉,而崇明岛夏季的伏旱高温天气,影响藏红花休眠;夏秋季的台风和暴雨,影响藏红花生长和采摘。
(4)赞同崇明岛庙镇继续扩大藏红花的种植面积主要从藏红花连锁产业的经济价值分析,即扩大种植面积可以进一步发展与藏红花相关的加工业;满足藏红花的市场需求;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利用藏红花发展旅游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如果不赞同则从产业的限制性因素分析。藏红花从开放到凋谢时间短,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当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劳动力不足;崇明岛土地面积有限,藏红花需轮作,导致土地资源紧张。
外力作用 | 形成的地貌形态 | 分布地区 | |||
风化作用 |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 普遍(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 |||
侵 | 风力侵蚀 |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 干旱、半干旱地区(如雅丹地貌) | ||
流 | 侵蚀 |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 | 湿润、半湿润地区(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 ||
溶蚀 |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 |||
沉积 | 流水 |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如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 |
风力 |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如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为我国四个城市某月连续一周的天气预报。回答下列各题。
【1】此时段
A.锋面雨带正在自南向北移动
B.寒潮的影响范围遍及四城市
C.东部地区自北向南依次出现冷锋天气过程
D.用于预报天气的卫星云图依靠GIS获取
【2】四城市的天气与相关诗句的描写最吻合的是
A.北京周四的天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杭州周一的天气——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C.广州周三的天气——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昆明周日的天气——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欣赏自然景观时应当“登山涉水,求质求真”,这样才能做到( )
A. 抓住景观特点 B. 把握观赏时机 C. 以情观景 D. 领悟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部分优质农产品基地分布图
材料二:甲地的瓜农利用大棚技术种植吊藤西瓜,西瓜一个个悬挂在空中。据当地瓜农介绍,直接“铺”在地上的西瓜生长不好,只有将西瓜藤架空,西瓜“挂”着才能结果。(如下图)
材料三:乙地黎族同胞就地取材建造船型房屋。船型屋形像船篷,拱形状,架空构造,用红、白藤扎架,拱形的人字屋顶上盖以厚厚的芭草或葵叶,几乎一直延伸到地面上,从远处看,犹如一艘倒扣的船。(如下图)
(1)甲、乙两地均为我国重要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但两地蔬菜大量上市的季节却完全不同,试分析主要原因。
(2)试分析甲地大棚内大量种植吊藤西瓜的原因。
(3)从自然方面分析黎族同胞建造船型房屋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12月2-3日,第三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在海南开幕,其主题为“中国海外投资驱动力:加速推进,多元并存”。这一主题诠释了
①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正日益紧密
②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③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地参与经济全球化
④中国已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国家
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本次期中考试期间(11月),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及移动方向分别是( )
A.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南移
C.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北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列某地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中新网2008年12月26日电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今天下午13时45分宣布从三亚启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总航程4500海里,用时10天左右抵达任务海区。
材料2: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航线示意图。
(1)舰艇经过马六甲海峡时,风浪较________(大或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2)经过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航线,运输的货物主要是________,世界上该物资的最大输出地是________。
(3)三亚至亚丁湾航线附近陆地地区的气候类型有_______________。
(4)图中正确表示该季节洋流流向的是________ (A、B),其成因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