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温家宝在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l2月7日(北京时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此次峰会被誉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其中我国政府提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最终国际社会认同这一提法观点。

(1) 图示地区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前景广阔,说明甲地风能密度较大的原因,并简要评价乙地开发太阳能资源的不利条件。
(2)近年来观测资料表明,天山的冰川在不断消退。简述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说明该现象将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1)该地地形平坦开阔;离冬季风的源地近;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自然条件恶略,基础设施落后,距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远。
(2)原因:全球气候变暖
对农业生产:农作物缺水减产,易导致病虫害爆发而使农业受害面积加大等。
对生态环境:蒸发加剧,后被水资源不足,植被不断减少;荒漠化程度加剧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
A.致灾因子强度B.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C.孕灾环境大小D.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材料一:2006年《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指出,来自陆地的生产和生活污染对中国海洋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余来自近岸养殖、海上航运、海上石油、天然气开发以及海上倾废等活动。四类、超四类海水占到四分之一。四大海区中,南海近岸海域污染较轻,东海污染较重。鉴于中国近海海域污染日趋严重,中国正全面推行《碧海行动计划》。
材料二:劣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图

材料三:“某时期我国某些海湾、河口污染情况统计略图”

分析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监测海湾和河口污染最便捷、最有效的技术是什么?(1分)
(2)沿海劣四类水质分布范围最大的两个省级行政区是                       ,此处                                                                                                                                               ____________污染物明显较多。试分析该处海水水质问题严重的原因。(5分)
(3)珠江口的磷、氮排放量没有杭州湾和长江口多,为什么更容易出现赤潮危害?(2分)
(4)海水污染可能导致的后果有哪些?(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尔盖大草原面积35 600多平方千米.是以牧业为主的藏族聚居地。草原海拔3500米~4000米左右,属典型的丘状高原。气候冬季严寒,夏季凉爽,春秋短,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7℃,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约10℃~12.7℃。

材料二 若尔盖湿地涵养了大量水分,为长江、黄河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黄河30%的水来自若尔盖湿地。第四纪末期的地质变动,把若尔盖草原变成了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同时也使之成为世界最大的、我国特有的高原高寒沼泽地,四川盆地湿润的气候就直接受益于这片湿地。
材料三 目前,景色迷人的草原正在遭受无情地吞噬。目前若尔盖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6.19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7.6%,扩展速度十分惊人。另外,受沙化威胁的草原面积逾13.5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20.8%。沙漠化侵吞了若尔盖草原上大量的草场,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
(1)简述若尔盖大草原的相对地理位置。
(2)若尔盖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体现在哪些方面?
(3)试分析若尔盖草原荒漠化的形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关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2000年前人口、资源和环境污染三者之间的关系。
(2)人口迅速增长,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造成的后果是①使土地_______________;②使森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使水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使矿产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
(3)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实验探究:草地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1.实验准备材料:校园内选取一定坡度且表层平坦、形状规整的草地,木板若干,两桶水(水量相同),固定拼接木板的材料及工具。
2.实验过程:(1)用木板隔离出约1平方米的草坪,要求草类植物品种单一,长势良好,修剪规整,在底端的木板开一较小的出水口;同样在相邻处用木板隔出与前者同样大的裸地。两隔离区域周边的木板要求拼接良好,除底端出水口外不漏水。
(2)先后把两桶水倾倒在上述两个隔离区域内,要求倾倒时用力平稳。
3.观察内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果与总结:
(1)在此实验过程中,你观察到水倾倒后很快形成径流的是________;在出水口处流出的水量裸地____(大于或小于)草地;在出水口端流出的水较浑浊的是(裸地或草地)
(2)请总结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草地在水土保持方面发挥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后的思考:
(1)草地除了在本实验中体现出的作用,还有哪些其他的价值?
(2)做该实验,除了用上述中提供的材料外,你认为还用到哪些材料以增强观察效果?
(3)你认为本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什么?
6.拓展延仲:
(1)不同地区或环境下的草地发挥的作用有差别,请写出以下各处草地的作用: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方低山丘陵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中的草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来有研究表明,在城市中大面积建草坪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你能谈谈其中的原因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年河流实测流量和降水量,读图回答1~3题。

小题1:该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水汽输送B.降水C.径流输送D.蒸发
小题2:该河流域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①滑坡 ②低温冷害 ③台风灾害 ④泥石流⑤旱涝灾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⑤
小题3:图中8月中旬的一次降水过程中,最大降水量与最大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近年观测发现,这个时间差逐年变大,这可能是由于该流域
A.水土流失现象加剧B.种草种树,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
C.降水强度逐年增大D.气候趋暖,蒸发量不断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公众参与是指(  )
A.公众依法参与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
B.公众的环境权
C.社区号召回收废旧电池
D.公民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和生产的权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表,回答下题
 
1990年
2000年
2006年
苏州
徐州
苏州
徐州
苏州
徐州
GDP(亿元)
202.14
112.84
1540.58
616.95
4820.26
1428.80
人均GDP(元)
3617
1438
26692
6948
78801
15363
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万平方米)
111.41
318.92
85.27
76.43
54.25
8.93
小题1:结合表中信息,有关苏州、徐州经济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2000~2006年间苏州的GDP增速比徐州快,但人均GDP增速比徐州慢
B.1990~2006年两地的GDP均呈上升趋势
C.1990~2006年苏州和徐州“GDP年增加1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均在下降
D.1990~2006年“GDP年增加1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徐州比苏州下降的速度更快
小题2:就两地“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矛盾”的合理之举,叙述错误的是
A.禁止占有耕地发展其它产业,落实国家土地基本国策
B.徐州在保护耕地的同时,要依靠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发展
C.苏州在经济发展同时,应努力降低亿元产值占用的耕地面积
D.两地间应加强合作,进行产业整合,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