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最近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四国为了保证石油的长期稳定供应,你认为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A.甲国大量动用石油战略储备
B.乙国可从其东面邻国大量进口石油
C.丙国利用其极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以替代石油
D.丁国利用甘蔗等生物原料大量生产乙醇以替代石油
2.某跨国服装公司欲建立新的海外加工基地,甲、乙、丙、丁四国中较为合适的是
A.甲、乙 B.丙、丁 C.乙、丙 D.甲、丁
3.为促进c、d两地钢铁工业的发展,可以
A.从国外引进技术、资金、人才 B.从国外大量进口煤炭、铁矿石
C.分散布局,以节约成本 D.缩小规模,以适应市场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广东省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A.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组成
B.世界六大板块中南极洲板块全部为陆地,印度洋板块全部为海洋
C.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漂浮在软流层之上
D.板块与板块交界处都为高大的山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山东省高二3月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北方各地区共同具有的自然特征是: ( )
A.河流都有较大的含沙量 B.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C.都位于地势第三阶梯上 D.植被类型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上期末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岛屿所属的大洲是
A.亚洲 B.欧洲 C.大洋洲 D.北美洲
2.该岛的气候特点与日本比,其共同点是
A.具有明显的海洋性 B.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
C.降水季节变化明显 D.雨热同期
3.图中甲、乙、丙、四地最适合建立渔港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上期末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而北半球的气压带则断裂成块状,主要原因是:
A.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断变化B.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C.海陆分布状况不同D.地形起伏状况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图甲和图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图甲和图乙中的阴影部分表示世界上两个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它们在19世纪中后期发展工业所拥有的共同区位优势是________资源和水资源丰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工业区在自然带上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所在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都是_______________业。图_______(填“甲”或“乙”)所示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3)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两个地区都进入了区域发展的________阶段,区域内资源短缺、________________、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偏高。区域面临着_______________、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4)面对困境,两地都采取了发展科技、改善交通条件和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使得区域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推动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两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内容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大力发展____________和高新技术产业,③重视___________产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小板块属于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
2.从受力情况看,图中板块边界属于
A.陆地边界 B.生长边界
C.消亡边界 D.海洋边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第11单元文化景观、旅游活动、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1年11月11日晚,第26届东南亚运动会在印度尼西亚南苏门答腊省首府巨港的惹卡巴林体育场隆重开幕。结合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8分)
(1)简要概括苏门答腊岛的自然地理特征并填入下表中。(6分)
地形地势 |
|
气候特征 |
|
植被类型 |
|
(2)根据图中信息概括苏门答腊岛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主要原因。(5分)
(3)若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在施工上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3分)
(4)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5)请从地理角度说明此时举行运动会的优越自然条件。(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学科技能强化专题仿真演练:常考四大类地理图表的判读(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县域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整体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山东中部某县实施“外迁内聚”工程,“外迁”是指人口向发达地区流动;“内聚”是指人口向县内中心镇、中心村聚集。大量农民外出,农村土地以出租、转包等形式集中起来,承包给继续从事农业的农民(或业主)。如今,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中(不包括外出劳务收入)非农产业收入占到了45.4%,比2000年提高了30.6个百分点;山区发展果蔬生产,果蔬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上图表示该县某个中心镇的用地构成方案图,下表为国家颁布的城市主要建设用地构成比例标准表。
类别名称 | 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 |
居住用地 | 25~40 |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 5~8 |
工业用地 | 15~30 |
交通设施用地 | 10~30 |
绿地 | 10~15 |
(1)该镇的用地构成方案中符合国家用地标准的是方案________。与方案三相比,方案二容易给城市带来哪些问题?(8分)
(2)分析“外迁内聚”工程对该县的积极影响。(1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