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某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4.2℃,7月平均气温为27.9℃,年平均降水量为1173mm。这个城市可能是我国的

A.天津 B.上海

C.三亚 D.哈尔滨

B

【解析】

试题分析:该城市冬季气候温和,夏季气候炎热,年降水量超过800mm,应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B正确。

考点:气候分布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宿迁市高三下学期期初开学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日昼半球示意图”(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日为冬至日 B.太阳直射南半球

C.E、F均是昼短夜长 D.M地正午太阳高度小于N地

2.关于M、N、E、F四地说法可信的是

A.M地该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B.N地河流处于丰水期

C.E地盛行东南季风

O.F地形成亚洲高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6分)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先向南,再向西南 B.先向北,再向东

C.向北 D.向南

2.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A.188米 B.388米

C.588米 D.688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安徽省桐城市高三第六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下图为2006~2014年(预测值)我国东部某省(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值的年份是

A.2008 B.2010

C.2012 D.2014

2.推断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产业升级和转移

B. 经济发展水平持续下降

C.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D. 城镇房价增长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各土地类型中面积增加的有:

①未利用土地 ②建设用地 ③水域 ④草地 ⑤林地 ⑥耕地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⑤⑥

2.右图中反映出,造成西辽河流域草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建设 B.过度放牧

C.过度垦殖 D.退草还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在山西最适宜布局有色冶金工业的条件:①煤炭储量大质量好 ②铝土矿储量大 ③接近工业基地或中心城市 ④水源充足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山西省高二上学期理科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几种方式图”,完成以下问题。

1.建设坑口电站的积极意义是

A.减轻交通压力 B.减少环境污染

C.提高能源利用率 D.促进煤炭资源开发

2.关于山西省利用煤炭资源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目的,不正确的是

A.延长产业链 B.提高附加值

C.增加就业率 D.降低碳排放

3.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交通和生态的压力都比较大,其原因是煤炭

A.发热量低,有害成分多 B.应用广泛

C.有害成分少 D.分布不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下图示意屋顶太阳能发电站。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B.海拔高,距太阳近

C.海拔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D.深居内陆,晴朗天气多

2.利用楼顶(平顶)自建光伏发电站,电池板与楼顶倾角最小的城市是( )

A.乌鲁木齐 B.武汉

C.济南 D.北京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