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江苏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图”。
材料2: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四川省新建了一大批服装工业园区和服装批发零售市场,已有大小服装企业4 000多家,从业人员近30万,巨大的优势吸引着江苏境内服装企业向四川转移。
(1)1978~2008年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总趋势为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江苏境内服装企业开始向四川转移,试分析两地布局服装产业区位因素的主要差异。_____________。
(3)试分析服装产业的转移对四川的有利影响 。
【答案】(1)第一产业比重快速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保持稳定并居于首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2)江苏:交通便利、技术水平高、工业基础好。四川:政策支持、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低等 (3)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就业;提高城市化水平;改善环境;拉动经济发展
【解析】(1)依据题干信息可知,1978~2008年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总趋势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波动变化,但仍居于首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较快。
(2)产业转移受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地价、环境、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江苏位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工业技术好,信息发达,协作条件等优越条件;但四川位于西部地区,经济水平较低,劳动力工资低、地价低、环境要求低、政策支持等优越条件。
(3)主要考查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和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 土壤、水源 B. 光热、水源
C. 风向、地势 D. 地形、河流
【2】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 B. 沙尘暴
C. 土壤盐碱化 D. 洪涝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新提法是城市住宅用地布局模式要由“大院式” 向“街区式”转变,住宅小区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读下图回答下列下面小题。
【1】住宅用地采用“大院式”布局,其主要原因是
A. 地价低廉 B. 人口密度大 C. 便于管理 D. 地形平坦
【2】我国城市住宅用地布局从“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的影响有
①增加住宅小区公共空间②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③扩大城市绿地面积④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地壳和岩石圈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就是整个地壳
B.岩石圈为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
C.地壳和上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
D.地壳为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岩石圈的厚度大于地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是( )
A.东南亚地区、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
B.东南亚、非洲、南美洲
C.亚欧大陆北部、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
D.太平洋诸岛、西印度群岛、马达加斯加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下图为“国际慢城”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与“国际慢城”要求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 骑单车出行 B. 经营手工业作坊
C. 去速食店就餐 D. 建大型游乐场
【2】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A.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
B. 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
C. 从水稻种植业到商品谷物农业
D. 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序与区域搭配正确的是( )
A. ①东北平原 ②长江中下游地区 ③南部沿海地区 ④黄河中下游地区
B. ①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南部沿海地区 ③黄河中下游地区 ④东北平原
C. ①南部沿海地区 ②黄河中下游地区 ③东北地区 ④长江中下游地区
D. ①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黄河中下游地区 ③东北平原④南部沿海地区
【2】①②两地农业生产方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的差异 B. 热量的差异
C. 水分的差异 D. 土壤的差异
【3】①②两地都有棉花种植,但两地相比,②地的优势气候条件主要是( )
A. 春季多雨,有利于棉花苗期生长 B. 夏季多雨,利于棉花的生长
C. 秋季“秋高气爽”,利于棉花的采摘 D. 春季降水少,利于棉花苗期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