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字和地图,回答下题。
材料一: 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贵州第一大河,干流全长1037公里,流域面积8.792万平方公里。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
(1)根据图文材料,分析乌江“天险”的地学成因。
(2)根据图文材料,评价乌江干流进行梯级水能开发的条件。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河南省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受大湖效应影响,2014年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下图左侧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右侧为某区域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
A.①气流强弱决定降水量多少 B.②环节可以用GIS技术监测
C.产生③过程的原理类似暖锋 D.④为高空冷气流受热后抬升
2.此次暴风雪
A.能加剧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 B.直接减少全球干湿、冷热差异
C.与旱灾属于同一种灾害类型 D.对海陆交通运输造成严重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燕赵联盟高一上期联考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大气运动与洋流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l)据图分析一月和七月控制甲地的风及产生原因对该地气候的影响。
(2)依据一月和七月不同风向分析分析甲区域沿岸洋流及其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西藏日喀则地区一高中高三上学期期末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3年10月2日,驰名中外的四川九寨沟景区发生大规模游客滞留事件,上下山通道陷入瘫痪。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九寨沟,变成“上不去、下不来”的“死胡同”。其中日游客高达4万多人,导致数千名游客滞留5个小时以上。下图为九寨沟景区撑爆也不“预警限客”的漫画。
分析九寨沟出现游客滞留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西藏日喀则地区一高中高三上学期期末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海洋中的一个小岛,a与b分别表示两条纬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和b分别表示赤道与北回归线,那么关于甲、乙两地气候或自然景观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的气候可能是热带草原气候
B.甲地的自然景观可能是热带雨林
C.乙地的气候可能是热带沙漠气候
D.乙地降水少的季节北京日出东北
2.若a和b分别表示40°N和60°N,岛屿以东不远有一块大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岛屿上的河流流域面积大
B.岛屿的最高峰能终年看到积雪
C.乙地降水多的季节正值地球公转由快变慢
D.乙地自然带可能与北京的自然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大同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传统民居是乡村聚落中最具特色的景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传统民居可以反映乡村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福建土楼主要受地形条件影响
B.陕西窑洞主要受科技水平影响
C.四合院主要受交通条件影响
D.云南竹楼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
2.从风水学上说,我国的建筑物都要求“坐北朝南”(大门、庭院布局在建筑物的南边),关于这一
说法从地理角度理解正确的是( )
A.南面河流湖泊密布
B.朝南阳光足气温高
C.南面地形平坦开阔
D.朝南土壤肥沃深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大同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充足 B.水源充足
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
2.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 B.①②种草、③种树
C.①种树、②③种草 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青海平安第一高中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两个半岛的有关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两个半岛的西部地区均有高大山脉
②两个半岛的地形以平原为主,河网密布
③a点所在半岛受冰川作用影响,海岸线曲折
④b点所在半岛以季风气候为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两个半岛地区均有丰富的( )
①太阳能资源 ②水力资源 ③劳动力资源 ④铁矿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