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下图,回答下题。

(1)

2002年11月20日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的区时为

[  ]

A.

19日19时

B.

20日5时

C.

19日21时

D.

20日21时

(2)

中山站到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

[  ]

A.

2070千米

B.

2270千米

C.

2570千米

D.

2670千米

(3)

与中山站相比,长城站所在地

[  ]

A.

白昼时间长

B.

自转速度慢

C.

自转周期长

D.

正午太阳高度大

(4)

中山站出现极昼时,下列河流最有可能处于枯水期的是

[  ]

A.

湄公河

B.

莱茵河

C.

亚马孙河

D.

赞比西河

答案:1.C;2.B;3.D;4.A;
解析:

(1)

通过读图可得出我国长城站位于60°W附近,为西四区,已知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为20日9时,因此长城站所在地的区时为20日9时减去12小时,为19日21时。

(2)

从图上看出中山站的纬度约为70°S,与南极点相差了20个纬度,两地之间的距离约为111千米×20≈2220千米,而本题的四个选项,B为最佳选择。

(3)

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两个科学考察站的位置,中山站纬度较高,在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而长城站纬度较低,在极圈外,无极昼极夜现象。两地的自转周期是相同的,自转的角速度也相同,线速度长城站较大,因其纬度较低,两地白昼时间的长短在不同的季节情况是不相同的,不能一概而论。由于长城站的纬度比中山站低,且两地都位于南半球,都无阳光直射现象,所以其正午太阳高度都比中山站要大。

(4)

解答第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中四条河流所在地的气候类型和半球位置,湄公河位于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莱茵河位于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亚马孙河位于南美热带雨林气候区,而赞比西河位于非洲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中山站出现极昼时,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题中只有湄公河处于枯水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图,回答下题。

对该城市空间形态影响最大的区位因素是

A.河流                   B.盛行风向            C.地形             D.铁路

随着该城市的发展,需要建设一座火力发电厂,合理的区位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下题。

1.该流域所属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2.导致水库泥沙沉积厚度出现年际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量                           B.植被覆盖率

C.人口数量                         D.地貌形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下题。

图中四地所在大洲排序正确的是

A.①南美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亚洲

B.①非洲、②南美洲、③大洋洲、④欧洲

C.①南美洲、②大洋洲、③亚洲、④欧洲

D.①非洲、②大洋洲、③北美洲、④亚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黄冈中学2010年春季高二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下题。

1.A处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510米      B.490米      C.590米      D.620米

2.若在F处筑坝建一水库,其负面影响主要有(  )

A.引发洪水灾害 B.淹没耕地 C.引发地震 D.引发泥石流

3.关于图中居民点分布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靠近沿海地区        B.集中在地势平坦地区

C.靠近河流地区        D.全部分布于海拔100米以下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吉林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下题(9分)

(1)据图说明该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3分)

 

(2)据图说明该省区城市空间分布上的特点。(2分)

 

(3)图中A地年降水量比B地        。说明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