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为世界局部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A地区一年中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 )
A.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空气中尘粒多,水汽易凝结 |
B.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
C.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 |
D.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 |
A.自然带类型相同,都为热带雨林带 |
B.从甲自然带到乙自然带反映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
C.从甲自然带到乙自然带反映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
D.自然带类型不同,甲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乙地为热带雨林带 |
【小题1】D
【小题2】A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看,该区域位于南美大陆。A地区位于0°—20°之间,处于低纬信风带,不可能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A错。A地区位于大陆西岸,处于低纬信风带的背风坡,再加之秘鲁寒流的影响,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水汽含量少,B错。沿岸受秘鲁寒流影响,C错。该地地处低纬度地区,沿海地区水汽蒸发旺盛,又有寒流的降温作用,水汽凝结,多大雾天气,D对。
【小题2】图中乙地位于亚马逊平原,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甲地位于巴西的东南部,受到沿海巴西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同时位于东南信风的巴西高原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因此,甲、乙两地自然带类型相同,都为热带雨林带,A对,D错。甲自然带的分布反映非地带性分异规律,B、C错。
考点:该题考查世界某区域气候和自然带的分布。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0年外出由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
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 | B.劳动力价格降低 |
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 | D.人均产值减少 |
A.珠江三角洲地区 | B.京津地区 |
C.长江三角洲地区 | D.川渝地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长廊”,据图判断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山脉是
A.秦岭 | B.阴山山脉 | C.祁连山脉 | D.贺兰山脉 |
A.热量 | B.降水 | C.土壤 | D.地形 |
A.①②③ | B.②④⑧ | C.③④⑤ | D.②⑤⑥ |
A.包兰线 | B.陇海线 | C.兰新线 | D.宝成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四个国家人口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 |
B.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 |
C.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德国 |
D.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印度 |
A.①国中部、西部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 |
B.②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一致 |
C.③国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稀少 |
D.④国中部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人口稀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右图为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两地雨季时,影响两地降水的分别是( )
A.西南季风、赤道低压 | B.西南季风、西南季风 |
C.赤道低压、赤道低压 | D.赤道低压、西南季风 |
A.云层 | B.洋流 |
C.地形、地势 | D.人类活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农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左、右两幅图中的农业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 B.大牧场放牧业 |
C.商品谷物农业 | D.混合农业 |
A.热量充足,水源充足 | 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
C.交通便利,市场需求量大 | D.工业发达,城市众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左图中等温线分布特点可知,该海区
A.在北半球,A处有暖流经过 |
B.在北半球,A处有寒流经过 |
C.在南半球,A处有寒流经过 |
D.在南半球,A处有暖流经过 |
A.甲处 | B.乙处 | C.丙处 | D.丁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题:
【小题1】图示地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地质灾害是
① 地震 ②水土流失 ③冻土
④ 滑坡 ⑤泥石流 ⑥暴雨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①④⑤
【小题2】下列对玉树地区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气候干燥,气温年较差大
B.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
C.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D.终年寒冷,降水较多而均匀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