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图1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为834.5mm,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3.0℃,7月平均气温28℃.(图中等高线单位:m)
材料二  图2为该地区“生态农业结构示意图”.

(1)据材料可知A地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从世界范围看.该气候类型在亚洲(或东亚)地区最典型.
(2)该地区西北部农业地域类型可能为水稻种植业,该地发展此种农业地域类型最主要优势条件是雨热同期,水热资源丰富,最主要不利因素是旱涝灾害频繁.
(3)该地区东南部适宜发展林果业,理由是东南部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发展林果业既能增加经济收入,又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4)目前,该地正试点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其生产结构如图2所示.请简述这种生态农业所取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分析 农业的地域类型主要有季风水田农业,混合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解答 解:(1)根据材料“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为834.5mm,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3.0℃,7月平均气温28℃”可知,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在东亚分布最典型.
(2)结合图可以看出该地的西北部等高线稀疏,海拔低,因此适合发展种植业(水稻种植业),优势条件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降水充足,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雨热同期.不利因素主要是旱涝灾害频繁.
(3)该地东南部等高线密集,海拔较高,坡度教陡,为低山丘陵,适宜发展林果业,发展林果业既能增加经济收入,又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4)根据图2可知有沼气池,可以解决农民生活燃料问题,同时有很多的农副产品,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而且还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故答案为:(1)亚热带季风气候;亚洲(或东亚).
(2)水稻种植业;雨热同期,水热资源丰富;旱涝灾害频繁.
(3)林果;东南部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发展林果业既能增加经济收入,又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4)解决了农民生活燃料,有利于保护植被;充分合理利用农业副产品,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发展多种经营,有效转化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

点评 本题的关键是读等高线地形图,从图上找到地形特征,再结合题意进行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图中E、F两地分别适宜布局(  )
A.科技园区、乳畜业B.草地、高级住宅C.高级住宅、乳畜业D.科技园区、草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20世纪80年代以来,家庭户平均人口规模不断缩小,1990年缩减到4.0人,2010年缩减到3.1人,2012年进一步缩小为3.02人.导致我国家庭户人口规模越来越少的原因不可能是(  )
A.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B.迁移流动人口增加
C.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D.人口的快速增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读某日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位于南(南或北)半球,弧线MN为晨(晨或昏)线的一部分.
(2)图示日期,北半球的节气是冬至日,该日F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
(3)图中A、B、C三点按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序是BCA,简述该日后未来一个月内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情况.
(4)图示时刻,北京市(39°54′N,116°23′E)正处于黑夜(黑夜或白昼),说明判断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有关图中A、B、C、D四地位置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地既在东半球又在南半球B.图中B地经纬度是(30°N,135°W)
C.图中C地处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D.图中D地处在南半球的热带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设A、B两地和A、D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  )
A.S1=0.5S2B.S1=S2C.S1=1.5S2D.S1=2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该教师车辆行驶的方向为(  )
A.东北方B.正北方C.正南方D.西南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980~2010年我国水稻产量重心(  )
A.迁移距离和幅度小于面积重心B.主要迁移方向表现为“北进东移”
C.总体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D.与面积重心空间变化趋势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a点所在纬线的纬度值约为(  )
A.40°B.50°C.60°D.7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